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2023 SPRING

从平凡之中发现不平凡

旅行的魅力究竟何在?有些人流连于从未见过的风景,有些人喜欢旅行带来的彻底的休息和放松。当然,美食和购物也是不可或缺的体验。但所有这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当你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陌生的价值,或者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新的意义时,你会感到无比的愉悦。从这个角度而言,韩国忠清南道的扶余是一个极佳的旅行地。


© 扶余郡


一说起扶余,不少韩国人会泛起“幽幽亡国恨”的记忆。但只有这些吗?史料记载,扶余是百济最后的都城,曾经在历史上创造出辉煌的文化。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扶余真正的宝藏其实就藏在我们熟悉的地方。


百济与世界交流的窗口

1993年出土于扶余陵山里古坟群的百济金铜大香炉在1996年5月30日被指定为国宝。炉盖顶部装饰有凤凰,盖身上雕刻着蓬莱山,炉身被莲花瓣覆盖,底座采用龙的造型,充分展现出百济的艺术成就和独创性。


绵延400多公里的锦江是韩国第三大河。锦江流经扶余的河段被扶余人称为“白马江”,意为“百济最大的河流”,具体指以扶苏山城为中心,上下游各16公里的区段。现如今,这里建起锦江河口大坝,除游船外,其他船只禁止通行。但是,在历史上,直到朝鲜王朝末期,大大小小的船只都能够在这里自由穿行。甚至还有船只从下游约70公里处流入黄海的入海口开往这里。其中心通道是位于白马江和扶苏山城之间的古德来渡口。

“古德来”一词很少出现在现代韩语中,但可以在日语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日语有个词叫“Kudara”,是从“古德来”衍生而来的,有“本国”“大国”“供奉的国家”等含义,同时也用来指称百济这个国家。

百济与高句丽、新罗时而竞争,时而合作,并通过海上贸易等方式与更远一些的中国和日本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百济不断繁荣经济,推动文化发展。这个有无数商船往来的渡口的名称竟然演化为整个国家的名称。相较于周边国家,百济的国土面积较小,又没有陆路直通大陆,却延续了近7个世纪(公元前18年至公元660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落花岩的真相

百花亭建于扶余扶苏山城北侧锦江河畔的险峻岩石上,呈六角形。据传,义慈王(641-660年在位)时期,百济在唐罗联军的进攻下沦陷,3000多名宫女从亭下的落花岩上跳崖身亡。


如今,可以搭乘根据古代黄布帆船仿制的游船或是水陆两栖巴士游览白马江。坐上船,不到半个小时光景,就会到达皋兰寺码头。这里是前往扶苏山城步行路线的起点。

皋兰寺是百济人为祭奠冤魂而建的,经过这里,沿着步行路线继续往上走,眼前会出现一个名为“百花亭”的楼台。从百花亭俯瞰白马江,景色非常迷人。

落花岩就在下面。由于义慈王治国不利,百济灭亡,3000名宫女跳入白马江自尽,这块岩石因此得名落花岩。但这仅仅是一个千年后编造的故事,历史的真相不得而知。因为历史总是由获胜者来书写的,胜者被美化,败者则被贬损。

撰写于12世纪中叶(高丽王朝时期)的《三国史记》记载,义慈王“雄勇有胆决……事亲以孝,与兄弟以友,时号‘海东曾子’”。“海东”即朝鲜半岛,曾子为孔子弟子、学者,被奉为“东方五圣”之一。也就是说,义慈王不仅作为国王有口皆碑,在人品和学识方面也可与圣贤相媲美。

历史上的义慈王是一位才能卓越的国王。他曾一举攻下新罗40多座城池,还曾通过外交手段使新罗孤立无援。只是最终无法抵抗新罗和唐的联军。即便如此,在扶余陷落,义慈王被掳往唐朝之后,在其子丰王(623-?)的统帅下,百济复兴军继续与唐罗联军抗争了3年之久。有时,“事实”和真相并不相符。“落花岩”这个凄美的名字后面掩藏着的是百济誓死抵抗的壮烈。

百济文化的精髓

无量寺位于万寿山脚下,寺内的极乐殿从外面看分上下两层,但其内部却是通层结构,五层石塔和石灯排成一列,十分壮观。


究竟在哪里可以一览百济当年的盛世风采呢?泗泚楼是位于扶苏山城最高处的楼阁,过了这里就是军用仓库、营房和三忠祠。三忠祠是为了纪念百济末期阶伯(?-660)、成忠(?-656)、兴首(?-?)三位忠臣而建造的。走出扶苏山城,不远处就是国立扶余博物馆。

博物馆的规模不大,但馆藏文物时间跨度大,涵盖范围广。30年前,1993年12月12日下午4点半,日落时分,陵山里古坟群挖掘工作即将完成。在一个大约1.2米深的泥穴里,发现了一尊高60多厘米,重达12公斤的大香炉,这一发现可谓前所未有。此后还不到3年,这尊百济金铜大香炉便凭借自身卓越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被指定为国宝。

起初,有人认为这尊香炉是中国制造的,一是因为与中国制造的香炉风格相似;二是因为百济盛行佛教,而这尊香炉却带有强烈的道教色彩。但毋庸置疑,这尊香炉就是百济制造的。虽然整体形状类似于中国的香炉,但是它出土于陵山里古坟群的铁匠铺。而且它是用金铜制成的,不同于中国的香炉。此外,它的表面还刻有起源于朝鲜半岛的弦乐器——玄鹤琴(亦称玄琴)。因此,尽管在外观上与中国的香炉相似,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香炉的盖子上雕刻着演奏玄鹤琴的乐师,旁边还刻有从西域传入的竖笛和阮咸(一种类似吉他的乐器)。此外,还刻有演奏类似东南亚陶罐形状的鼓和类似北方游牧民族的排箫等乐器的乐师。

百济金铜大香炉融合了以阿拉伯为代表的西域“香文化”、中国香炉等外来文化与朝鲜半岛传统文化,融合了佛教、道教等思想。这表明百济在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有能力通过与世界交流和学习,克服自身局限,实现本土化或为我所用。从百济金铜大香炉具有的艺术感和独创性,可以窥见百济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自何处。


白马江意为“百济最大的河流”,可以搭乘根据百济时代黄布帆船仿制的游船或者韩国最早投入使用的水陆两栖巴士饱览扶余风光。


百济文化园区对百济王宫进行了复原,可在园区内参观百济王宫(泗沘宫)、陵寺、展现不同阶层居住文化的生活文化村等景点,借此了解百济的历史和文化。
© 扶余郡

申东烨故居和文学馆

申东烨文学馆建于1960年代,旨在纪念韩国现代诗巨匠、民族诗人申东烨,主要从事申东烨的生平及其作品文学价值研究,还设立了申东烨文学奖,用以支持作家进行创作。


百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1000多年前存在过的国度。在国立扶余博物馆西北方向约800米处,坐落着诗人申东烨(1930-1969)的故居,还有一座以其名字命名的文学馆。

1959年,申东烨在文坛崭露头角。他在文坛活跃了10年,39岁时不幸夭折,但他在韩国文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1960年的“4•19”事件是现代韩国社会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他全身心地投入革命,留下多部作品启发后人冲破专制和独裁。比如,他曾提到过至今尚未实现,但有朝一日必须要实现的梦想——南北统一;他还曾针砭时弊地批判过当时弥漫在韩国社会的权威主义和机会主义,并倡导民主主义。

他离开了,但他的遗志不应被遗忘。他的家人和“创作与批评”出版社筹集资金,顶着独裁专制的打压,于1982年设立了“申东晔文学奖”。与一般文学奖不同,这个奖项不限体裁,诗歌、小说均可,旨在支持和鼓励那些创造性地继承了诗人申东晔刚正不阿精神的作家,并且每年都会评奖,从未间断,到2023年3月,已评选出40届获奖者。

申东晔的这种要让文学服务当代人和社会的精神在申东烨文学馆得到了集中体现。因此,这座文学馆不仅超越了韩国文坛一味追求唯美主义的局限性,更近乎于对展现出富有实践和参与精神的艺术家气质的申东晔的礼赞。



静寂的韵味

窥岩渡口附近的自温路两侧,由文艺人士经营的小书店、工艺品作坊、餐厅和咖啡厅鳞次栉比。人们怀念昔日的熙攘繁华,希望复兴为充满温暖的村庄,因此取名“自温”。


位于白马江对岸窥岩渡口附近的自温路特别适合放在扶余之旅的最后。白马江水运繁忙时,窥岩村曾辉煌一时。但随着城市化加剧,这里逐渐衰败,闲置房屋也越来越多。“自温”一名包含着对再次成为充满温暖的村庄的期盼。

沿途会看到由追随申东烨走上文艺之路的人士经营的小书店、制作各种手工艺品的大小工坊、充分利用当地食材的餐厅和咖啡厅。在扶余,你会感受到悠闲的情调和舒适宜人的景色。走在自温路上,不知不觉间,脑海里会浮现出百济辉煌的历史,会发现自己开始学会转换视角,从平凡之中发现不平凡。(徐俊译)


코리아나+봄호(CN)+온더로드+지도+(1).jpg


 



权奇凤 作家
李民熙 摄影家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