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市内坐落着五座王宫,它们相距不远,步行即可到达。景福宫是14世纪末朝鲜王朝开国后建造的第一座王宫,之后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需求下,又陆续建造了其他几座王宫。伴随朝鲜王朝的兴衰,这些王宫也几经沉浮,历尽沧桑。
昌德宫的中心建筑——仁政殿是举行君王登基等各种国家典礼的地方。仁政殿外观上看似有两层,实际上仅有一层,殿内的挑高天花板富丽堂皇,殿前的庭院由回廊环抱。
© 国立古宫博物馆
宗庙是供奉历代朝鲜王朝君王和王妃牌位的儒教祠堂,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左右平铺的建筑没有采用任何装饰性的结构,为了突出虔诚肃穆,没有使用丹青上色。
© 徐宪康
东亚的王宫都遵循一定的建筑样式,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当然,不同年代和地区的王宫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朝鲜半岛上的历代王朝建造了各具特色的王宫,作为统治国家的权力中心。朝鲜王朝也不例外,在这些风格各异的王宫里,王朝的统治延续了500多年。
关于朝鲜王朝的王宫,最为常见的问题是:首尔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王宫?这个问题的答案看似简单,背后却隐含着朝鲜王朝王宫的历史变迁。首尔之所以王宫众多,与朝鲜王朝的国祚绵长有关。在漫长的岁月中,朝鲜王朝经历了王位争夺、外敌入侵、战争等诸多重大事件,所以仅仅一座王宫是不够的。
王宫的兴衰
景福宫勤政殿内的御座。为了强调君王的权威和尊严,在殿内的高坛之上摆放着一把装饰华丽的君王御座,后面摆放着日月五峰图屏风,象征着君王的至高无上。
© Shutterstock
现存的朝鲜王朝王宫的建造年代各不相同。景福宫建于朝鲜王朝开国之初,此后不到十年,又建成了昌德宫。昌庆宫建于15世纪末,庆熙宫建于17世纪初,德寿宫则于19世纪末正式投入使用。此外,朝鲜王朝历史上还曾有许多离宫。
纵观朝鲜王朝王宫的历史,通常每个时期都有两三座王宫同时存在,供统治者选择使用。朝鲜王朝前期有景福宫、昌德宫和昌庆宫三座王宫,壬辰倭乱发生后,都城内的所有王宫均毁于战火,之后昌德宫和昌庆宫得以重建,与新建的庆熙宫一起投入使用。19世纪中后期,重建后的景福宫取代了庆熙宫,再后来,德寿宫的出现又让景福宫失去了“用武之地”。
多座王宫能够有效分担风险。如果只有一座王宫,就无法有效应对火灾、瘟疫等意外灾害。五座王宫的兴衰互相交错,却作为文化遗产共存于当代。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等朝鲜王朝前期的王宫都位于东西横贯首尔市中心的清溪川和钟路的以北核心区域,而庆熙宫和德寿宫则更偏向城市的西面和南面。
朝鲜王朝首座王宫
景福宫康宁殿是君王日常起居的寝宫。厅堂和檐廊之间安装了可以向上打开的开合门,用以开闭空间。
© 国立古宫博物馆
景福宫建成于朝鲜王朝建国后第三年(1395),开国君主——太祖李成桂(1392-1398年在位)定都汉阳(今首尔),修建了宗庙、社稷坛及景福宫,并修建了四周的城墙,使整座城市具备了儒学国家的都城气象。
景福宫呈南北走向,坐落在相对平坦的地方。景福宫建筑群的排布以南北中轴线为核心,最南端是正门——光化门,往北是王宫的主体建筑勤政殿、康宁殿以及交泰殿,一直延伸至后花园里的峨嵋山和香远亭。这种建筑布局可以说是古代东亚国家所共有的一种标准样式。景福宫的这条中轴同时也是整座城市的中轴线,南边一直通向景福宫前的官府集聚区以及汉阳城的南门——崇礼门,北边则与巍峨的山峰相连。
景福宫是朝鲜王朝时期举行国家典礼的法宫,从建成之初直至世宗(1418-1450年在位)时期,不断进行整修,以满足举行国家仪式的需要。1592年壬辰倭乱爆发,景福宫在战乱中被大火焚毁。在之后的三个世纪中,景福宫始终没有重建。名存实亡的景福宫直到1865年才开始重建,1867年竣工。次年,高宗(1863-1907年在位)从昌德宫移至景福宫居住。
然而,1895年明成王后被日本势力弑杀后,景福宫便失去了王宫的地位。在之后的日据时期,景福宫的许多建筑遭到破坏。虽然至今仍在不断进行重建和修复,但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景福宫仅仅是原貌的一部分。
存在时间最长的王宫
昌德宫是景福宫的离宫,于1405年落成。在已有景福宫的情况下,为何还要另建昌德宫这座规模较小的王宫,其中的原因尚不明确。或许是当时的君王——太宗(1400-1418年在位)忌讳景福宫这个发生过手足王位之争的地方,又或许是因为被迫退位的父亲——太祖尚在人世。但不管怎样,昌德宫的建成是朝鲜王朝历史上同时使用多座王宫的开始。
昌德宫占地不大,它北靠山脚,南邻街市,土地褊狭。又因为地势比较陡峭,建筑无法像景福宫那样分布井然。所以,从正门——敦化门进入后,必须转多个弯,才能深入王宫内部。相比景福宫来说,昌德宫内的殿堂和庭院都规模较小,并且受制于土地狭小,无法建造足够多的建筑。不过,昌德宫在北面山坡上修建了一处十分宽敞的园林,这是朝鲜王室园林最为杰出的代表。
除去壬辰倭乱期间短暂被毁的历史,昌德宫是留存时间最久、居住君王最多的王宫。朝鲜王朝后期,昌德宫代替尚未修复的景福宫,长期被用做法宫。直至朝鲜王朝终结,昌德宫始终起着王宫的作用。并且,昌德宫的建筑布局和造景手法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最能体现朝鲜王朝王宫的建筑特点。由于昌德宫的这些鲜明特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昌庆宫明政殿与景福宫、昌德宫的正殿相比规模较小,但建筑形式大同小异。三座正殿都曾被大火烧毁,历经多次重建,其中以明政殿的历史最为悠久。
© 文化遗产厅
历史沉浮
昌庆宫由成宗(1469-1494年在位)主持修建,于1483年完工。当时,成宗需要奉养三位大妃,但他居住的昌德宫空间局促,因此需要新建一座王宫。所以,位于昌庆宫中心区域的是大妃们的寝宫。但这里并非只有大妃们的起居之所,还有君王处理政务的殿阁,具备独立王宫的基本面貌。此外,昌庆宫内还有王世子的生活空间。正祖(1776-1800年在位)曾在昌庆宫内生活,为了缅怀悲惨死去的父亲——思悼世子,正祖在昌庆宫对面修建了祠堂,并时常前去祭拜。
昌庆宫与昌德宫东西相连,它的南边建有宗庙——供奉历代君王和王妃牌位的儒家祠堂。因此,不同于一般王宫坐北朝南的惯例,昌庆宫的正门是坐西朝东而开。昌庆宫建于东南方向的缓坡之上,西边有小山丘与昌德宫相隔。但是这两座王宫彼此相连,整体上可视做一个王宫,因位于景福宫的东侧,故被合称为“东阙”。昌庆宫的一部分重要建筑坐西朝东,大部分建筑坐北朝南,东边是处理政务的空间,西边是生活起居的空间,这样的建筑布局十分罕见。
在日据时期,昌庆宫被改建为动物园与植物园,不再用做王宫。如今,动物园已经迁至别处,而植物园的玻璃温室仍然留在后苑。昌德宫和昌庆宫被损毁前的完整面貌被记录在《东阙图》中,这幅彩色临摹图宽近6米,将两座王宫的殿阁和景观十分详细且写实地描绘了出来。五座王宫中,庆熙宫保存下来的宫殿最少,但可以借助《西阙图案》推测其原貌。由此可见,朝鲜王朝时代的各个王宫都承载着各自的历史,直到今天,还吸引着游客前来参观。(郭一诚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