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In Love with Korea

2022 SPRING

声音和视觉的艺术实验

这个法国青年从事的究竟是哪方面的艺术,一句话还说不清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长久以来所热衷的,就是将声音艺术和视觉艺术两方面的东西整合起来,使不同的元素会合,或者说是同时收集两个不同世界的东西。并且,他选择韩国作为他的创作室。

与大部分长期居住在韩国的外国人不同,雷米·克勒芒西维茨和韩国的缘分从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他从小在法国马赛长大,父亲是一所艺术大学的教授,常常在亚洲举办各种展览,他小时候便从父亲那里听说了许多关于韩国和周边国家的事情。

就在考入马赛地中海艺术设计学院那段时期,克勒芒西维茨对亚洲和东方哲学产生了兴趣。他在学校里结识了许多韩国留学生,其中有一个朋友邀请他去韩国,于是他操着一口自学的韩语,2009年首次来到韩国。

“第一次韩国之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真是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啊!”他接着说:“这里有许多完全符合我的东西,也有许多我完全陌生的东西。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不一样的东西却和我十分投缘。”

此后几年,克勒芒西维茨每到假期便来韩国一段时间。虽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他总是觉得这是件“自然而然”和“理所当然”的事。他一边学习韩语和韩国文化,一边四处探访首尔的实验艺术场地。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韩国人对他的艺术理念非常包容,这使他更专注于韩国这个国家。

克勒芒西维茨的大学课程要求有外国实习经历,他自然又想到了首尔。在父亲的一位韩国朋友的帮助下,2011年,他在一家艺术咨询公司工作了四个月。这是他在韩国呆得最久的一次,也是促使他下决心将韩国当作第二故乡的契机。大学毕业后,他告诉自己要去韩国生活,去那里施展一番抱负。于是2013年,抱着在韩国永久居住的想法,他再次回到了韩国。

声音
克勒芒西维茨常常被称作声音艺术家或多媒体艺术家,而他称自己只是一名“热衷于声音的艺术家”。他深深扎根于韩国,穿梭于声音和视觉两个领域,将实验音乐和视觉艺术创作与声音结合起来。他说:“对我来说,声音是最核心的东西,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将实验音乐和视觉艺术两个领域结合起来。”这种实验的结果可以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达,他往往是上一周表演音乐,下一周则展出最新创作的“声音雕塑作品”或装置作品。为此,他常常自己作曲,还会和编舞家合作演出。

有些悖谬的是,他的某些作品没有任何声音。比如,他的许多作品会展示坏了的音箱。其中一件名为《音箱国旗,破损国旗》的作品是在太极旗中央放上了音箱。另一件名为《为了口译者》的作品是一段使用手语的视频,需要观众自己去想象声音,其创作理念是“以无声表现有声”。

过去几年,在白南准艺术中心(位于京畿道龙仁市)、国立韩文博物馆、国立现代美术馆等重量级的艺术场馆,克勒芒西维茨都曾举办过作品展或表演。但是,他至今仍蜗居在弘益大学附近一间狭小的工作室内,在那里进行实验创作,那也是他最初开始创作的地方。

2014年的“Takeout Drawing”是克勒芒西维茨在韩国最早完成的项目之一。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在首尔梨泰院地区的一家同名咖啡馆内,他或举行即兴个人音乐会,或邀请嘉宾一起演出,更多的时间只是简单的节目彩排,这种没有固定形式的演出时常让观众感到无所适从。他解释说:“正式音乐会和彩排之间的交接状态是最有趣的,就是那种谁都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的模糊状态。”

雷米·克勒芒西维茨出生于法国马赛,2013年以后一直居住在首尔,他的创作着眼于视觉与听觉的关系、存在与解释的差异。他的作品主要以声音为素材,广泛尝试展览、现场表演、舞台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

谜语
克勒芒西维茨似乎很喜欢悖谬和模糊不清的感觉,这既是他作品的特点,也是他喜爱的韩语和韩国文化的特点。比如,我们一般认为韩语的敬语是维持人与人之间合适的社交距离的方式,他却从中感觉到某些微妙之处,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关系。

“当学生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发现学生不仅通过语言,还通过肢体动作以及其他许多微妙的方式来表现对老师的尊敬。”他说:“虽然韩国人的人际关系有着严格的规则,但师生间的关系更接近家人的感觉。这与我在法国的感受截然相反。在法国,学生可以对老师直呼其名,像朋友一样交谈,但是很少会感觉与老师很亲近。”

克勒芒西维茨发现,从外观上来看,自己的祖国与韩国这两个国家有着许多迥然不同的东西。虽然许多游客会对巴黎和法国各地的美景发出由衷的赞叹,但是在他看来,法国已经丢失了传统和灵性,而韩国则恰恰相反。“初到韩国时觉得这里的建筑看上去有些杂乱无章,虽然视觉上显得混沌无序,但是韩国人在精神上却是井然有序的。”他接着说道:“对比两个国家,法国是表面上看似有序,其实内在很混乱。相反,韩国是表面上看似混乱而内在很有序,而且更有历史和传统的传承。”

这些发现使他一直留在韩国。但是由于签证的问题,新冠疫情爆发后,他不得不回到法国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法国时,他住在乡村。前不久回到韩国后,他对混凝土和大自然的美妙结合突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悟。乘坐地铁可以去往附近的山麓,沿着汉江边的自行车道行走可以近距离观察一座座高耸的公寓楼。“这真是太棒了!”他笑着说道。

2019年11月19日,雷米·克勒芒西维茨在全罗南道顺天市的唐吉珂德艺术空间表演《Contemporary Non-Music Vol.11 Series: Handmixer 》中的一个片段。
© Artspace Donquixote

生计
疫情期间,克勒芒西维茨住在法国的乡村。在那段时间,他利用空闲时间在优兔上开设了在线韩语课程。最初只是听了一位朋友的建议用来解闷,后来却变成一件用心去做的事情。几个月的时间里,他设计并制作了课程,除了教口语,还对韩文进行了详细介绍。

课程是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制作的。作为一名进行声音创作的艺术家,他明白自己的大部分作品都挣不到钱。多亏有了这个用到韩语和法语的语言课程,他才可以坦然地忽略别人让他找份正经工作的建议。

教韩语帮助他找到了生活的平衡,但他真正喜欢的是拿语言做实验。他很欣赏韩文的视觉效果,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2018年,他曾在白南准艺术中心举办名为“声音和语词系列”作品展,用音箱和电缆线拼出韩文词,还邀请音乐家一起在笼子里只使用钢琴的四个音(G、A、G、E)进行现场即兴演奏。

讲授艺术给他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同时也为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从最初参与白南准艺术中心的初中生艺术工作坊开始起步,如今,他在圣水洞的“HELLO MUSEUM”为孩子们定期讲授声音和视觉资料方面的知识。同时,他还在坡州字体排印学校讲授“声音设计”课程,并且着手与韩国现代舞蹈团合作一个新项目。

2017年10月12日至28日,在首尔综合文化空间去领域化邮局举办的“投射希望?”展览上,雷米·克勒芒西维茨展示了用纸口罩、音箱、电缆线以及声音创作的作品《被解释的口罩》。
© Rémi Klemensiewicz

过程
虽然克勒芒西维茨的艺术很难定义,但他所有的创作都有一个不变的特点:凡是他看到听到的东西都能进入他的艺术。了解这个背景,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为何会对不断变化着的韩国具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热爱。

初到韩国的那段日子是典型的蜜月期。他回想道:“那时候感觉躺在地板上睡觉很幸福,每天能吃到炸酱面很幸福,每天下雨也很幸福。”但是日子久了之后,工作和私生活难以区分的状态——就是他所谓的“创作节奏”——渐渐给他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扰,比如有人晚上打电话来请求第二天翻译完10页纸这样的事情。当然,他也承认,他自己也做不到把工作和休息彻底分开,因为他觉得艺术与一切东西有关。“尤其是有作品展或演出的时候,因为实在太热爱,我都不会觉得是在工作。”

克勒芒西维茨在韩国生活了9年,他的生活就像是实验艺术的创作过程。正如一些对他影响很大的激浪派艺术家曾经说过的那样,过程本身很重要。目前,他正在参与自己在法国的母校与韩国编舞家卢敬爱联合推进的交换项目,他在其中负责为聋哑人舞者创作音乐。作为一个重视过程的人,他全心投入这项工作一点也不足为奇。

“自己还能一直这样过下去吗?如果有一天没人再愿意为自己筹办作品展了,该怎么办?”32岁的克勒芒西维茨常常这样问自己。虽然有人劝他找一份正经营生,但他知道办公室工作无法带给自己幸福。“我认为风险是绝对有价值的。”他淡然地说道。(郭一诚译)

赵允贞 自由撰稿人、翻译家
许东旭 摄影家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