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2021 WINTER

韩屋,进化的空间

韩屋,成为现代建筑的灵感

韩屋也是现代建筑师的灵感来源。很多建筑师尝试将韩屋独有的平面结构或形态与现代建筑结合,获得了独特的美 学成就。也有建筑师捕捉到韩屋的内在特征,对其功能进行新探索。


fea3-1.jpg

韩国解放后第一代建筑师 金重业(1922-1988)从大型传统木造建筑经过收分的圆柱和华丽的斗拱中获取灵感,设计了位于晋州市内的庆南文化艺术会馆。该建筑于1988 年竣 工,它对传统风格进行了 现代抽象。
© 安洪范

1965年,一名韩国人被法国政府授予国家荣誉 骑士勋章。他就是刚过不惑之年的年轻建筑师金重业(1922-1988)。他的老师,被称为现代建筑 之父的勒·柯布西耶也是在那一年去世。

他是1945年解放后引领韩国建筑界发展的第一代建筑师,也是唯一一个师从勒·柯布西耶的韩国人。1952年至1956年间,他在老师位于巴黎的设计事务所工作。回国后,他一直思考如何将现代建筑移植到这片被战争彻底破坏的土地上。与此同时,他还对如 何恢复韩国的传统建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其代表作——法国驻韩国大使馆的设计(1960)可以说是这 一探索的头一项成果。

fea3-2.jpg

法国驻韩国大使馆旧貌。金重业用混凝土塑造了能 分辨建筑功能的韩屋屋顶 的屋檐曲线。在建筑竣工 三年后的1965年,金重业 被法国政府授予国家荣誉 骑士勋章。但此后经多次 改扩建,屋顶已经与原有 面貌大相径庭。
© 金重业建筑博物馆

屋顶和房檐
金重业没有像当时由政府主导的传统建筑复原项目那样,犯下只模仿韩屋的形态而用混凝土重建的错 误,而是代之以恢复韩屋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美学。韩 屋平面布局的特点是将各建筑物用“房”来命名并进行区分,诸如厢房、里屋、廊房、独立房等等,家里最主要的空间是男主人居住的厢房和女主人居住的里屋。厢房是男性家长接待客人的公共空间,里屋则是 家人生活的私人领域。法国驻韩国大使馆也着眼于这样的建筑布局,由用作办公空间的办公楼和官邸两栋 建筑组成。

金重业还将韩屋优雅上翘的屋檐曲线引入设计。他将两栋建筑的屋顶与屋体完全分离,作为一个造型元素使用,并用混凝土传神地塑造出韩屋的屋檐曲线。但是,两栋建筑的屋顶并不一样。办公楼的屋顶 轻盈弯曲,就像是鸟儿展开翅膀要飞一样,官邸的屋 顶则较为平缓,给人一种稳定感。这种设计折射出韩屋的美学,通常来讲,里屋注重实用性,而暴露在外的厢房则会装饰得更为华丽。人们仅凭屋顶的屋檐曲 线就能区分里屋和厢房,同理,第一次访问这座使馆 的人也能根据两栋建筑的屋顶角度分辨出办公楼和官邸。

法国驻韩国大使馆在建筑设计上完美契合其作为建在韩国的法国大使馆的功能,屋体忠实应用从勒·柯 布西耶那里学到的现代功能主义,而在更大程度上强调象征性和可视性的屋顶则展现了韩国的传统美,堪称杰作。

斗拱和柱子
1981年设计方案入围征集活动并被采纳、1988年 竣工的庆南文化艺术会馆也是金重业从韩屋中获得灵 感的作品。该会馆位于庆尚南道晋州,其柱子和斗拱 尤为惹眼。斗拱是一种连接屋顶与柱子的构件,在大型传统木造建筑中,斗拱凹凸分明,绘有丹青,非常华丽。而在这座建筑中,舒展的屋顶下面,有若干根 柱子支撑着斗拱,但这些斗拱并没有沿袭传统造型,而是进行了现代化和抽象化处理。原本复杂的凹凸被 简化,从远处看,既像头上顶着水罐的妇女,又像把 手高高举过头顶欢呼。

此外,从屋顶下排列的柱子可以看出传统木造建筑的收分卷杀工艺。收分和卷杀过的圆柱不同于直 圆柱,其上下直径并不相同。经过卷杀的梭柱是柱子下部的三分之一处鼓出来,收分柱则是下部比上部粗。一般来说,收分和卷杀后的圆柱用于规模较大的建筑,如宫殿和寺庙,从远处看,比上下直径相同的直圆柱更有稳定感。庆南文化艺术会馆以举办演出为主,其灵感可以说是来自景福宫里被用作宴会场所的楼亭——庆会楼。庆会楼的上层木柱正是上窄下粗的收分柱。

fea3-3.jpg

由建筑师承孝相设计,1992年在首尔论岘洞落成 的独栋住宅——守拙堂。该建筑外观采用裸露的混 凝土,内部的所有空间都 以内院为中心,体现了口 字形韩屋所具有的情致。
© 金在经

内院
承孝相是一位在韩国朝着增长和扩张狂奔的时期反过来追求“穷人美学”的建筑师。他摒弃华丽的装扮,用“裸露混凝土”来表现质朴的美。如何用混凝 土展现韩屋的魅力?他从内在而不是外表找到了韩屋的精髓。我们可以从1992年建于首尔论岘洞的独栋住 宅“守拙堂”中得到答案。这座建筑还曾经因为房主是20世纪90年代畅销书《我的文化遗产考察记》的作 者、美术史学家俞弘浚教授而备受关注。

原本,传统韩屋在布局上会在屋前屋后辟出宽敞 的院子。但进入近代以后,城市化逐渐推行,很难再 找到大面积宅基地。于是,从20世纪20至30年代起,首尔北村一带开始出现一种被称为“口字屋”的城市 型韩屋。这种韩屋从上往下俯瞰像个“口”字,因此 有了这样的别名,门房、厢房、外屋、大厅、里屋以 内院为中心围成一圈。在这种结构中,承孝相最关注 的是内院。

守拙堂的外观是裸露的混凝土,从表面上看,根本不会让人觉得是韩屋。但进入内部,其空间结构确 实是不折不扣的韩屋。它以内院为中心,一楼有起居 室和两间卧室,二楼有三间卧室,每个房间都面向内 院。而且,内部移动路线设计得很长,使得生活多少 有些不便。认为移动路线一定要短、房子应该尽可能 方便的人看到这所房子,多少会感到惊讶。

试想一下在这座口字形韩屋从里屋去厢房的路 线吧。打开里屋的门出来,要经过大厅,在石阶上穿 鞋。然后穿过院子,到达厢房的门廊,在石阶上脱下 鞋子进去。不仅移动路线长,其间还要反复穿鞋脱鞋,但也因为这一点,反而让人感觉空间更大。如果 是公寓,打开里屋的门就是起居室,其他房间都紧挨着,近在眼前,虽然因为移动路线短而觉得方便,但正因为如此,会感觉又窄又闷。

此外,韩屋的院子起到了一种缓冲作用,即使是 大家庭,也可以保护隐私。因为里屋和厢房之间有大 厅和院子,所以公公和儿媳住在一个屋檐下也不会太不方便。守拙堂可以说是一座融入了这种韩屋精髓的建筑。

守拙堂的意思是“固守不足之家”。在被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的庆州良洞村,也有一座守拙堂,那是一座老房子。

 

fea3-4.jpg

今年在首尔钟路区通义洞 开业的综合文化空间“随 屋”是建筑师赵秉秀着眼 于韩屋的扩展性,对老旧 韩屋进行改造而成的。原 来的房子只留下屋顶和柱 子,拆除所有墙体,消除 了室内和室外的分界。
© 河志权

扩展性
赵秉秀对位于首尔钟路区通义洞的一座老韩屋进行了改造,并命名为“随屋”,它捕捉到了韩屋内在 的无限扩展性。西式住宅往往根据功能和用途来为房间命名,例如书房、卧室、餐厅、衣帽间等。相反,韩屋的房间功能并无定规,空间的使用非常灵活。铺 上被褥睡觉,就是卧室;打开书桌学习,就是书房;摆上饭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就是餐厅。

不仅如此,厢房平时分为上房和下房使用,在客 人多的时候,可以打开推拉门,打通成一个大房间使 用。在举办宴会的日子,连里屋和大厅都会用到。考 虑到这种扩展性,在这座建成已逾百年的老宅中,赵 秉秀只留下屋顶和柱子,拆除了大部分墙体。在原来有推拉门的地方,他围上了厚厚的塑料窗帘和用强化 塑料制作的隔断墙。一旦卷起塑料窗帘,你会很难界定这里究竟是室内还是室外。“随屋”过去是住宅,但现在被用作综合文化场所,既是展厅,又是咖啡 厅,也可以承办演奏会和演出。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限制空间的功能,才可能发生这样的变化。

通常把建筑称为承载生活的器皿。那么,这个器 皿要尽量空出来,才能什么都装得进去。就像粗碗,装了水就是水碗,装了酒就是酒碗。随屋正好可以展 现这一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建筑是对老宅进 行充分利用,这一点尤有意义。公寓是用混凝土建造 的墙式结构,墙壁就起到柱子的作用。因此,只能进 行维修卫生间、厨房或者更换壁纸、地板的装修工程,不能拆除墙壁,改变房间的位置。但韩屋是由柱 子划分空间的架构式结构,只要不碰柱子,可以随便 进行改造。

现在,人们拆除几十年的老房以后盖新房,原因并不是觉得房子就要倒塌,而是因为房子在建造时追随当时的潮流,时过境迁就会觉得落伍和不方便。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产生大量废建材。如今,资源再利用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热点问题,赵秉秀的随屋因此更显意义重大。(S.R.译)

 


徐胤荣 建筑专栏作家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