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韩国的独立音乐,必然要提到弘大地区的现场俱乐部。20世纪90年代初,弘大街区陆续出现现场俱乐部,它们不仅展现了新的音乐形式,而且为独立乐队提供了崭露头角的平台。同时,它们也为同时代的音乐人士提供了交流空间,使韩国的音乐场景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2023年10月,“现场俱乐部日”活动期间,四人乐队Dabda在面包俱乐部演出。“现场俱乐部日”活动是一项音乐盛会,观众凭一张票便可以穿梭于多个俱乐部,尽情欣赏演出。这种演出形式源于弘大地区的独特之处——这里汇聚着多家现场音乐俱乐部和演出场所。
© Indieinsomnia
“那个炎热的夏日,那里是与我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 炽热的日光,眩晕的路面,洒水嬉戏的孩子们”
这是双人男子乐队“哭泣者”的歌曲《那个炎热的夏日1996》的开头部分。这首歌收录在他们2001年发行的专辑《失落的时代》中。歌曲的创作背景如下:1996年5月25日,真正的夏天还未来临。队长李知衡描述的“与我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指的是弘大街区的停车场街。更确切地说,是在那里搭建的一个舞台。舞台被一群身着皮衣、挂着链子、头发根根炸立的“无赖们”占据着。他们制造出的声音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无异于噪音,但那种粗糙原始的声音在他们的手中完全“炸裂”。人们称这种音乐为“朋克”,那天的活动被称为“街头朋克秀”。
直到那时,韩国还没有朋克音乐。20世纪70年代末在全球引起轰动的“性手枪乐队”“碰撞乐队”在韩国几乎是无人知晓的。“街头朋克秀”让人们意识到一种无名的非主流音乐正在弘大街区成长壮大。那些在地下构建自己独特世界的年轻人浮出水面,让大众大吃一惊。作为其中的一名观众,李知衡也将那一天的经历写成了歌曲《那个炎热的夏日1996》。那一天的“街头朋克秀”一石激起千层浪,堪称韩国独立音乐的里程碑。1996年因此被视为韩国独立音乐元年,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现场俱乐部的时代
那群在“街头朋克秀”中给人们带来冲击的年轻人当时在一家名为“药物”的现场俱乐部演出。这家俱乐部于1994年7月开业。起初,它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供人们边喝酒边听音乐的空间。然而,次年,在为纪念自杀身亡的“涅槃乐队”主唱科特·柯本去世1周年举办追悼演出之后,其性质发生了变化。这里开始定期举办演出,几个月后,前来观看演出的人们也纷纷登上舞台。在这种氛围下,5人朋克摇滚乐队“哭泣的坚果”诞生了。
弘大街区陆续涌现出许多现场俱乐部,如“滚石”(现更名为“滚厅”)“蓝图”“蓝魔”“亮片”“干扰机”“面包俱乐部”“自由鸟”等。这些俱乐部以弘大街区为中心,最远延伸到新村、梨花女子大学后门一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独立音乐的出现是与现场俱乐部同步的。
当时,现场俱乐部和独立音乐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媒体首先对一些独立乐队独特的名字产生了兴趣,例如“姐姐的理发店”“大腿乐队”“黄信惠乐队”等。同时,他们也对强调朋克风格的新现象表现出关注。此外,在这一时期,现代摇滚这一音乐类型也被引进到韩国。享受与以往不同风格的音乐,拥有独特情感的新一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韩国第一代独立音乐人士。
弘大街区的现场俱乐部各具特色,涵盖了朋克、现代摇滚、嘻哈等多种音乐风格,也有一些俱乐部专注于电子音乐。现场俱乐部常设有驻场乐队,这些乐队将俱乐部作为自己的专属舞台进行表演。例如,“哭泣的坚果”“无脑”和“哭泣者”等乐队是“药物”俱乐部的明星乐队,而“姐姐的理发店”和“我的姑姑玛丽”则主要在“亮片”俱乐部演出。俱乐部还会与驻场乐队共同制作合辑。“药物”制作了名为《我们的祖国》(1996)的系列合辑,“干扰机”发布了《摇滚鸡的叫声》(1997),而“滚石”则推出了《复兴》(1998)。毋庸置疑,20世纪90年代的独立音乐是属于俱乐部的时代。
在面包俱乐部门前查看演出节目单的音乐爱好者。面包俱乐部于1994年开业,拥有悠久历史,前来演出的乐队主要以民谣音乐和现代摇滚音乐风格为主。该俱乐部还会自主制作音乐人的合辑,其中有一张曾获得韩国流行音乐奖特别奖。
明星成名的起点
2000年代是唱片公司崛起的时代。合辑的制作主体逐渐从现场俱乐部转向唱片公司,这一变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此前一直作为驻场乐队在现场俱乐部演出的乐队开始需要依赖所属公司的系统化管理。这标志着独立音乐正向更为系统化的组织机构转型。于是,一些俱乐部开始承担起唱片公司的职能,但同时也在经营上面临重重困难。在此过程中,一些俱乐部惨遭淘汰,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俱乐部。
在前文提及的20世纪90年代的俱乐部中,仍然在运营的仅剩下“滚厅”和“面包俱乐部”等少数几家。“奇怪水果”“不插电”“FF”“燕子茶室”等新的音乐空间相继出现,填补了空缺。尽管这些新兴场所与过去的现场俱乐部不尽相同,但这同样是在岁月流逝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即便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潮流的更迭,现场俱乐部时至今日依然扮演着新人成名平台的重要角色。这些俱乐部各具特色,为契合自身空间气质的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最近,解散多年的盯鞋摇滚乐队“Zzzaam”在“面包俱乐部”举办了重组演出,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他们的音乐之路起步于此。此外,单人独立乐队“10厘米”在成名之前也曾多次在“面包俱乐部”演出。
作为后起之秀,“奇怪水果”已经成为深受弘大街区个性鲜明的音乐人士钟爱的演出场所。而在“FF”,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火热的摇滚能量。如今已经登上观众多达数万名的大舞台的“Jannabi”乐队,当初也曾经在只能容纳几十名观众的“FF”演出过。
“不插电”是一个以独立音乐为主题的综合文化空间。1楼是一个散发自由气息的咖啡屋,地下层则用做演出场地。在咖啡屋里,可以品尝到由金四月等在这里演出的音乐人特调的鸡尾酒。
2012年在上水洞开业的“燕子茶室”是一个以艺术为媒介进行交流的文化空间。这里每周末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演出和活动,经费由观众自发捐献。许多热爱弘大街区的创作者都喜欢光顾这里。
全球音乐人士的交流
经历大浪淘沙后留存至今的几家现场俱乐部携手重启了“现场俱乐部日”活动,这样做是出于时代的需要。该活动的前身是始于2004年的“声音日”,2011年停办,2015年重新启动。当时,俱乐部面临困境,经营者希望借机共度难关。这项被重启的音乐活动引领了现场文化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活动重启之初困难重重,而今已在乐坛牢牢占据重要席位,甚至一票难求。每逢“现场俱乐部日”活动,亚洲地区的音乐人士都会来此相聚交流,今年更是联手成功举办“亚洲流行音乐节”,这一切都得益于现场俱乐部的存在。
海外音乐人士普遍认为,弘大街区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这意味着,像弘大街区这样汇集了大量现场俱乐部的地方是极为罕见的。基于这样的优势,这里每月都会举行一次“现场俱乐部日”活动,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国际音乐秀——“细桥节”。这个节日的名称来源于位于弘大地区中央的西桥洞的旧称“细桥”,吸引了众多国际乐坛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前来参与。每年秋季,弘大地区的各大演出场所都会迎来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士,他们观看韩国独立音乐人士的演出,并邀请这些音乐人士参加自己策划的活动。正因如此,一些韩国音乐人士得以登上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的舞台,或被邀请参加西南偏南音乐节、利物浦声音城市等国际盛事。
近期,经常可以听到“乐队热潮即将到来”的说法。这当然是一种期待,但如果乐队时代真的再次到来,现场俱乐部绝对功不可没。引领当前乐队热潮的代表性乐队如“新少年”“硅胶”“Jannabi”和“HYUKOH”等,他们的起步都毫无例外地与现场俱乐部密切相关。而这些现场俱乐部全部位于弘大街区。(张娜译)
在从弘益大学正门向上水站延伸的道路中心位置,形成了一条俱乐部街。这里汇聚着各种色彩鲜明的场所,包括现场音乐俱乐部、舞蹈俱乐部和喜剧俱乐部等。
“FF”俱乐部于2004年开业,在那个明确区分现场俱乐部和舞蹈俱乐部的年代,该俱乐部因能够让观众同时欣赏现场表演和享受DJ派对而闻名。“哭泣的坚果”“无脑”等韩国顶级乐队已在这里演出20年之久。
© Indieinsom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