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null > 상세화면

2024 AUTUMN

广受居民支持的街区杂志

今年,月刊《H大街》将迎来创刊15周年。《H大街》主要介绍弘益大学(以下简称“弘大”)周边地区的文化,详细地记录了这里瞬息万变的风景。主编郑芝妍认为,在不断变化中,集中体现为多样性、非主流生活方式、艺术性、自主性的“弘大精神”仍然存在。

郑芝妍曾在杂志社和出版社工作过15年,后来对街区杂志产生兴趣,于2009年创办了杂志《H大街》,专门报道弘大街区的文化。她对弘大的评价是“拥有掀起潮流和传播潮流的潜力”。

位于首尔市上水洞的《H大街》杂志编辑部到处堆满了小报版式的杂志和弘大地区相关书籍,显示出其颇为悠久的历史。这本杂志是由主编郑芝妍免费发行的,主要介绍弘大街区的各种活动、店铺、人物故事,同时每月更新地图和信息可视化海报。

《H大街》在过去的15年里及时追踪弘大地区音乐、美术、设计、出版、饮食文化等各领域的变化,并没有特别宣传,却已经成为街区居民和店主自发阅读的长寿杂志。

30多年前,弘大街区曾是年轻、贫穷艺术家们的乐土。自2010年起,士绅化和商业化浪潮席卷了这片区域,弘大街区经历了反复的成长和衰落。《H大街》完整地记录下这一过程,成为考察弘大地区历史的珍贵资料。

您认为在潮流迅速变化的首尔,街区杂志能够长久流行的秘诀是什么?

《H大街》不是基于广告的商业杂志。如果靠客户或机构资金运营杂志,一旦资金短缺,杂志很快就会停刊。《H大街》在创刊10周年之后与街区的关系更加紧密。居民们会在第一时间告诉我们街区的消息,当街区有重要事情需要听取意见时,《H大街》也会发挥力量帮忙宣传。

您目睹了弘大街区的长期变化,您如何回顾在这里度过的岁月呢?

我把2005年到2010年的5年定义为弘大的“感性文化期”。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盛行的独立乐队热潮逐渐消退,出现了许多拿着木吉他唱歌的原声音乐人。现在大众文化中“浪漫弘大”的形象,就是在原木咖啡屋、街头表演和各种庆典中形成的。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潮流带动下,2009年6月,《H大街》创刊号面世了。

请问您的创刊契机是什么?

2007年,我辞去了出版社的工作,在纽约呆了1年的时间,给自己充电。在纽约,我经常看《L Magazine》《Time Out》等本地杂志,里面的信息很实用。我灵光一闪,为什么不在韩国办一本以弘大为主题的杂志呢?当时弘大街区各种文化欣欣向荣,作为杂志内容应该会非常有趣。

弘大地区因士绅化而经历巨变,您似乎对此很关注和担忧。

确实如此。2010年以后,这里的租金逐渐上涨,2013年开始出现相关新闻,2016年各种消息已经铺天盖地。受此影响,弘大地区的艺术氛围消失了,失去了活力,变成以舞蹈俱乐部和大排档为主的娱乐街。大量连锁店取代了特色小店,弘大街区变得更加大众化。

当时,和大部分本地媒体一样,《H大街》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我怀疑。我们发现,我们的杂志可能无意中加速了士绅化进程。在那之前,我们陆续推出《延南洞特辑》《望远洞特辑》等聚焦特定街区的特别版。随着这种疑虑日益加深,我们不再写这类专门针对特定街区的报道。反正相关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很容易找到,我们没必要特意去写房地产商喜闻乐见的内容。

杂志《H大街》的创办目的是记录弘大地区的历史、在该地区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及其核心主体。《H大街》创刊之初,关注本地内容的韩国出版物还很少见,如今已成为韩国最受欢迎的街区杂志之一。

您选择采访的店铺有什么标准吗?

我常说:“人创造空间,空间造就地区。”要让一个空间对地区产生好的影响,运营者必须推出特色鲜明的独家内容。在弘大街区,曾经有广播电视编导开的咖啡屋,现在还有电台编辑开的书店。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这样的人开店,但仍有一些人基于自己的特殊经历打造特色空间。

例如,一位供职于国策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去庆州游玩时,从一家独立书店获得灵感,随后和弟弟一起开了一家叫Low Books的书店。里面设有读书俱乐部,还推出多种活动,像这样可以宣传的店铺还有很多。相对的,我们尽量避免采访那些更像是为了在其他地区正式营业而在这里试水的店铺,包括大型连锁店的分店等。

您做了很久的采访栏目,在受访的166人中,您印象最深刻的人是?

我经常会想起去年去世的画家朴栖甫。当时朴先生在城山洞附近的工作室工作,我向他提出采访邀约,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就忘了这件事。有一天,他突然打电话给我:“我是朴栖甫,现在过来吧。”我以摄影记者当时不在为借口问可不可以第二天采访,他没答应:“不,明天我就不想接受采访了。”于是我就一个人拿着相机去了。采访非常有趣。前两天,朴栖甫基金会还联系过我,想收藏当时的采访照片作为资料。

现在,《H大街》似乎不再仅仅是本杂志,而是具有了公共档案的性质。

除了杂志的工作外,我还定期参加弘大街区档案社团“ZINC”的活动,这是一个按年度、类别汇总弘大地区大事件的社团。相对来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左右的资料已经有人系统梳理过,而从2005年到现在约有20年的资料几乎都没有好好梳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我想要搜索的所有特定时期的信息《H大街》里都有。

杂志《H大街》细致地调查了弘大街区的变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加以呈现。得益于这些辛勤的努力,《H大街》已成为最全面、最准确地记录弘大街区相关信息的档案。
郑芝妍提供

很多人都说弘大不如从前了,很好奇您对现在弘大地区的看法。

很早以前就有人说“弘大已死”,但仍然有人热爱这里,也有人说弘大是“塑造生活态度的地方”。可以说,弘大精神至今仍在继续。比如说,在弘大街区营业十多年的Sukkara咖啡屋曾推出用当季蔬菜和本地农产品制作的家常菜。虽然这家咖啡屋现在已经没有了,但老板创办的农夫市集Marche@在西桥洞等首尔多个地方很受欢迎。

过去,人们在弘大地区创造新文化。如今,他们的精神财富和必要的基础设施仍然广泛留存在这里。就算缺少以前的文化核心,他们仍在继续新的实验和尝试。

听说您就住在弘大街区,最后,如果要夸一下这个街区,您会说什么呢?

我住在京义线林道的尽头,以前什么都没有,但随着开通地铁、建成公园,这里变得非常宜居。最棒的是,从家慢悠悠地走到办公室只要45分钟左右。进入21世纪,人们最重视的生活方式之一就是亲近自然,弘大街区正契合了这种趋势。(曹旭译)
姜宝拉作家
许东旭摄影家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