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
金彦洙 著
肖恩•林•哈尔博特 译
299页,15.99 美元,诺丁汉:愤怒的机器人(Angry Robot)出版社,2021年
秘密资料中的变种人的故事
在市中心一家研究所的四楼里放着普普通通的橱柜。其中,13号橱柜,里面保管着375份关于“异兆者”的资料。这些异兆者全都显现出正在朝向后人类进化的特征,有的靠汽油、玻璃、铁等物质生存,有的身体上长出奇形怪状的东西,比如有一个人手指上长出银杏树,还有一个女人舌头上长着蜥蜴。还有“时间跳跃者”,他们可以消失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还有“长眠者”,他们的睡眠时间长得令人咋舌。有些异兆者为了让自己的过去变得更精彩而对记忆进行编辑,还有些异兆者靠孤独地向宇宙发射广播讯息来打发夜晚的时光。
研究所行政科的孔德根代理有一天偶然发现了13号橱柜,无聊与好奇心促使他打开橱柜,但他万万没想到负责管理橱柜的权博士正紧盯着自己。不过,权博士并没有因为他偷看橱柜而处罚他,反而请他来做自己的助手。权博士知道异兆者是将取代当前人类的进化人种,他们将成为未来的人类。他唯一的愿望他们不被世人当成怪物。
孔代理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整理档案,接待异兆者。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权博士得了重病,孔代理一人无法承担所有的事务,项目的推进因此陷入困境。这时,一个自称遗言执行有限公司的影子组织找到孔代理,他们认为异兆者不是怪物,而是机会。这个组织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权博士一直以来隐藏了什么?到了最后抉择的时刻,孔代理会怎么做?
《橱柜》是一本怎样的书是很难定义的,因为它游走于科学与魔法、人本主义与后人文主义之间。但如果深入挖掘,可以发现书中包含有对“人类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的省察。更具体地说,就是让人产生疑问:在现代都市社会,成功意味着什么?虽然异兆者们看起来很怪异,但是,我们却可以在他们中间惊奇地发现我们自己。难道有人不会在某一瞬间顿然惊诧几年的时间到底消逝于何处吗?当我们向社交媒体这个广阔的虚拟空间发送讯息时,难道有人不曾怀疑过那里真的有人存在或者我们真的属于这个世界吗?书中有一个章节讲述的是普通人在都市里为生存而奋斗的故事,他们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是异兆者。读完他们的故事,我们会明白一个事实:异兆者和非异兆者的区别并不在于种类,而仅在于程度。
当然,这种解释只是针对整体中的一部分而言的。因为担心敌不过简单答案的诱惑,孔代理强调故事中没有掺杂任何道德评判。“我们总是试图从某件事情中吸取教训或获得箴言。然而,教训和箴言是绝对无法改变我们的人生的。”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固有的方式与宇宙建立连接。
《看不见的爱之国度》
马钟基 著
赵永实 译
112页,16.95美元,新泽西:海马图书出版公司,2022年
旅居他乡带来的改变
从诗人马钟基的生平来看,他似乎与诗并不那么契合。他1939年出生于东京,青少年时代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在完成医学院的学业之后,他于1966年离开韩国去了美国,一直在美国行医。在美国居住期间,他于1980年用韩语出版了第一本书。虽然他的诗讲述了世界各地的故事,但在异国他乡当医生的经历对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在《蝴蝶之梦》——一首能让人联想起中国哲学思想家庄子的诗中,他把异地生活描写成一场梦。在其他诗里,填充他的梦想的是时而甜蜜、时而凄凉的关于韩国的记忆。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他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彷徨的灵魂的动摇。
当然,作为医学博士的从医经历也深深影响了他的诗,《出院》《证例6》《第三教室》等作品体现出他对生与死的挣扎的深刻洞察。作为以医生为职业的诗人,他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但给他带来最强烈的情感冲击的是那些失去生命的患者。也许,有人觉得,作为医生,他一定是镇定和冷漠的,但他的内在是一个诗人,他努力用感性而不是理性去理解人世间的种种意义。虽然他的诗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但仍然会打动我们。
研究区域问题
东亚细亚研究院 : http://eai.or.kr/new/en/main
东亚细亚研究院是韩国的一家重要政策研究所,主要研究东亚地区面临的各种政治问题,朝韩关系、韩日关系以及中美战略竞争对东亚其他国家产生的影响等都属于研究院的研究课题。研究院会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包括组织区域问题专家参加研讨会和论坛、开辟可以公布主要研究成果的渠道(Global NK Zoom & Connect等网络杂志)、出版学术书籍、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项目、开发和提供旨在培养和扶持新一代公共政治专家的培训项目等。研究院网站每年都提供详细阐述活动内容的报告。此外,研究院还积极开展社交媒体活动,不仅在优兔(http://youtube.com/c/EAIkorea)上传线上研讨会、会议、讲座等内容,也在照片墙上发帖。(王君湘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