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智异山的旅行路线跨越多个郡县,其中就有咸阳和山清。两地均是清雅迷人的旅游胜地,青山揽客,碧野留人。漫步其间,自然会感受到春天的味道中氤氲着的古时儒生的气息。
在智异山众多山峰之一的老姑坛上俯瞰的叠岭层峦。智异山横跨全罗南道、北道和庆尚南道,不但风景秀丽,历史、文化、乡土古迹随处可见。1967年成为韩国的第一个国立公园。
活到现在,有两种味道是我最喜爱的。一是母乳的味道,二是早春时节山的味道。
母乳的味道,其实早已没有什么记忆。毕竟已经过了六十年,记忆当然难以留存,所以母乳的味道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种意念意义上的味道。不过这么些年来,对我来说,母亲给孩子哺乳的样子仍是我生命中所见的最美风景之一。我曾六次前往喜马拉雅山脉进行旅行考察,但比起那里雪山的神秘掠影,高山村落中女人给孩子哺乳的场景更加触动我的心弦。即使被外地人看到,她们也毫不害羞,若恰好与外地人目光对视,她们便绽开灿烂的笑容打招呼:“那马斯得!”(问候语“你好”)。这是因为她们心怀母爱看待他人。如今,我的母亲早已离开人世,梦中也不曾相见。
关于智异山的回忆
大源寺是智异山众多古刹中的一个,位于东边山麓庆尚南道山清郡。穿过悬挂着“方丈山大源寺”(方丈山是智异山过去的名字)匾额的楼阁便进入了寺庙。从寺下村停车场经过一柱门到楼阁流淌着一条长长的溪水,被称为“南韩第一濯足处”。 大源寺是著名的比丘尼参禅道场
从南原出发,翻过智异山郑岭峙去往云峰的路上,处处都能闻到山的味道。我喜欢从车窗飘进来的早春时节的春山味道。这味道既像久存于书库中的书的味道,又像通宵写出的诗稿味道。从火车站台的旧木椅、长途列车的汽笛声、站着吃泡面的人的腰背上散发出来早春的山的味道,平淡而恬静。山自然不会说“来读解我的梦吧”,它只会是站在那里默默等待着风景的变换。早春山的味道是环游过世界的人也无法拥有的体香,在这香气中,我们的车静静向前行驶。
很久以前,我曾途径白武洞峡谷一带在智异山内进行旅行考察,当时有一人与我同行。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瞬间很难用幸运来简单解释,那个瞬间便是如此。恐怕只有神才知道她为什么会同意与我一道前往智异山。上山途中我们在一个小村落里吃了午饭。主人招待我们的泡菜散发着神秘的味道。我第一次闻到这种味道,有些像茉莉花香,又有些像薰衣草香。主人告诉我是花椒,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陌生香料,但我初次品尝,就喜欢上了它。
这种生长在智异山下被称为花椒的植物的学名是胡椒。见我吃得津津有味,主人又补充了一句。“虽说天气开始回暖了,到山顶上还是挺冷的,你带捆稻草备着吧。”他家那时还留着秋收后剩下的稻草,我听了他的话,傻乎乎就背着一捆儿超过20斤的稻草登上了智异山。到了露营地,我按照主人说的,把稻草扑在了地上,躺在上面十分柔软,再盖上两张毯子,感到帐篷里的灯光都很温暖。第二天起来,帐篷上已经蒙上了一层白霜。那天晚上,我们在帐篷里第一次接吻,下山后结了婚,后来又有了两个孩子。
咸阳郡马川面的梯田。这里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选出的韩国50个观光名胜之一。
千年人造林
车沿着智异山山路一路摸索着开到了咸阳。咸阳,与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时代的首都同名。那么,云过都要歇歇脚的山谷小镇怎么会起这个名字?汉字这一表意文字已经给出了答案。它的意思就是“愿天下人都能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我的步伐转向上林。
上林是距今1150年前新罗真圣女王时期大文豪崔致远营造的,是韩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人造林。崔致远11岁赴唐留学,17岁登科及第,22岁回到新罗。据说,他自愿担任地方官,在任咸阳太守期间,为解当地百姓水患之苦,种植了这片防水林。
沿着名为“一蠹步行道”的坡路向上走,就可以将整个村子的景致尽收眼底。老松枝桠间可见井然有序的旧瓦房,恰好是傍晚时分,溪旁几户人家正有炊烟袅袅升起。
林子入口处有一株有着美丽传说的连理木。枝干生长在一起的两棵树叫连理木,而枝叶连生在一起的则被称为连理枝,古时候两者都被认为是对国家祥瑞的象征。这株连理木是由分属不同树种的榉树和昌化鹅耳枥合抱而成,更是惹人注目。传说正是在崔致远建造上林的时节,住在河对面一个小伙子爱慕着咸阳城内的一个姑娘,他每天都会过河与爱人相会,崔致远听闻此事后就让人在这里安放了一些垫脚石。随着岁月流逝,垫脚石早已消失,但咸阳人在河上建了一座“千年桥”。他们把这株连理木唤作“爱情树“,相传恋人们只要一起从树下经过,就可以喜结连理。这片占地20万平方米、由120余种2万余株阔叶木构成的树林目前已被指定为韩国的第154号天然纪念物。
位于庆尚南道咸阳的郑汝昌古宅厢房楼阁。从古拙的栏杆处可以望见大门。
介坪韩屋村美景
咸阳弄月亭。亭子的名字意为“戏弄月亮”,据说名字由来于深夜倒映在岩石上流过的溪水中的月色美景。
从朝鲜王朝时代起,咸阳人就喜欢把“左安东右咸阳”这句话挂在嘴边。咸阳和安东都是代表朝鲜儒生精神的都邑,想必咸阳人是为此感到自豪才如此。孤云崔致远、占毕斋金宗直(1431~1492)、一蠹郑汝昌(1450~1504)、燕岩朴趾源(1737~1805)等,韩国无人不知晓,这些代表着各个时代的著名大儒们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生活和研学的足迹。
进入位于池谷面介坪里的韩屋村,跨过小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里的磨坊。在过去,村里磨坊的规模代表了村里人生活的质量,磨坊运转得越好,人们的生活越是充满了温情。磨坊后的野山上,苍劲的古松虬枝盘曲,别有一番风采。
我们寻至郑汝昌的旧宅。郑汝昌是士林派的代表人物,在由朝鲜王朝最有名的暴君燕山君的生母尹氏被废赐死事件引起的1504年甲子士祸中被剖棺戮尸。1506年中宗反正,郑汝昌得到平反,其子孙后来建造了这座由12栋房屋组成的宅院。厢房上方悬挂着题为“百世清风”的大型匾额,体现了朝鲜儒生希望子孙代代都能清廉持正的愿望。如果你爱饮酒,那就一定要品尝这家自酿的、充满古宅香气的松叶酒。此酒至今已有500年历史,最初是郑汝昌的子孙为以最高礼节供奉祖先而酿造的祭祀用酒。本想品尝一下这种由春季嫩松的新芽酿成的美酒,感受一下前人的诗兴,可惜宣传馆中空无一人。
沿着名为“一蠹步行道”的坡路向上走,就可以将整个村子的景致尽收眼底。老松枝桠间可见井然有序的旧瓦房,恰好是傍晚时分,溪旁几户人家正有炊烟袅袅升起。据说古时候游人在寻找投宿人家时,会把炊烟作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村里花朵盛开,家家户户都有炊烟升起,游人就会想今晚可以在这里投宿。尽管没能一品松叶酒的妙味,但却尽享了古松的清香和炊烟的味道,也算是品尝了这里的“松烟酒”吧。
山村与寺刹
车驶上了通往山清大源寺的道路。智异山脚下的镜湖江沿岸,分布着矢川、冷泉、德桥、明尚等几个美名村落。夜幕降临,村子里的点点灯火格外美丽。顺山而建的几户人家的灯光看起来如同萤火一般。智异山里的寺院之中,大源寺的溪水鸣溅之声最为深沉。闻着浓厚的山的味道,一路沿山路而上,十五里的路程中处处都能听到流水声。山间味道四处弥漫,其间云清星粲,告知晚间诵经礼佛开始的钟声从寺里传来。穿过昏暗的空地来到大雄宝殿前,一位尼姑向我合掌行礼。我也合掌回应,郑重地问候道:“天色已晚,但我想看一下夜间的大源寺。”师父没有回应,只是迈着碎步匆匆离去。我很想在寺中借宿一晚,听听溪水声,感受一下山的味道,可惜这个梦想破灭了。所幸的是,我在山脚下的农家得以借宿一晚,并享受了一顿配有山野菜的晚饭。江边村落的灯火如花绽放。
古墙淡雅的村落
1989年我曾与小说家李明汉先生一起到中国西北地区旅行。当时我们探访了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李先生祖传家业是中医院,他告诉我中国西北有一种名为冬虫夏草的神奇草药。开始时我并不相信这世上竟有夏天是草、冬天就变成虫子的奇妙之物,后来在柳园(甘肃柳园镇)的一家草药店里我得见冬虫夏草的真容。李先生小心翼翼地将冬虫夏草捧在手心里的样子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先生告诉我中医疗法的本质在于用香气治疗。山中草药散发出的有益的香气能够把有害的气从身体中驱除出去,感觉比冬虫夏草可信。山清县有一座介绍智异山草药的韩国医学博物馆和一个纪念许浚的《东医宝鉴》问世400周年的东医宝鉴村。《东医宝鉴》作为东方医术的教科书,在中国和日本也有刊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这本著作与金属活字印刷术都是韩国人的骄傲。
南沙古墙村是典型的朝鲜儒生村落。正如其名,这是一个墙垣十分古雅的村落。进入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刻有李舜臣将军“白衣从军路”字样的路碑和一道用红土和石头修筑的石墙。小巷入口,树冠交织的两棵槐树一起迎接着四方游客。已有三百余年树龄的两棵槐树因古代儒生借两树葱郁气象来净化身心,被称为“儒生树”。另有一种说法就是,从风水学来看该村有双龙吐火之势,两树是为化解这一不祥之兆而种植的。
高过人头的院墙或许会让有些游客感到不便。也许将山川田野尽收眼底的院子会更自然一些。想到这一点,不免觉得“韩国最美村落”的称号多少有些偏颇。我想,如果是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儒者,应该是不会把院墙修建得如此之高吧。不过,石墙散发出春天泥土的淡淡气味真是不错。(南燕译)
位于咸阳上林入口处的连理树。传说恋人一起从树下走过就会彼此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