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零食中,我尤其喜欢柿饼,这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每每吃起柿饼便勾起我对童年甜味的回忆。现在也一样,偶尔觉得肚子饿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柿饼。
据说,柿子树只生长于东方的中国、韩国和日本。小时候,我故乡的家里有很多柿子树。每到六月,一树一树的柿子花都开了,我们捡起掉落树下的米黄色花瓣,用线串在一起做成项链玩儿。还用滑溜溜的柿子树叶包裹当季新米做美味米糕。柿子树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就是那叫人垂涎三尺的果实。熟透的红红的柿子又甜又软,很好吃。但这仍然不能与削皮晒干后保存起来的柿饼相媲美。
秋天有星星的晚上,全家大人围坐在院子里的纳凉床上削柿子皮,这简直就是过节,满满一大堆的生柿子都是新摘来的,削下的皮又薄又齐。剥完皮的柿子放到院子里搁板的竹帘上摆放整齐进行晾晒。如果露在上面的那一面的水分晒干了,颜色变深,那就要把它们翻过来晒另一面。晒到一定程度,肉质变得松软而有弹性,让人垂涎欲滴。人们把精心晒干的柿饼放到坛子里保存。可以把核桃夹进去,做成柿饼团儿,或做成水正果(韩国传统茶饮)。但人们更喜欢将柿饼直接摆到供桌上,或者当作漫漫冬夜的夜宵。那时候甜食极为珍贵,我经常想在竹帘上偷一两个吃,可又害怕位置空了被人发现,焦灼不安地徘徊于诱惑与恐惧之间,这种对童年的怀念飘荡在故乡秋季的骄阳之下。
如今技术发达了,给柿子削皮的工作改由机器自动完成。之后再用塑料夹子之类的干燥工具夹住柿子把儿,挂到风干架上批量干燥。在光亮通风处晾晒60天以上,果肉变成漂亮的深褐色,外面被白色的粉裹着,成为香甜有嚼头的商品。这些柿饼无声地重复着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的那个古老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天晚上有只老虎下山来到一户人家的后院。它正在院子里徘徊,忽然听到屋里传来小孩儿的啼哭声和妈妈哄孩子的声音,“别哭啦,老虎来啦!”可那孩子还是哭闹不止,妈妈又说:“宝贝儿啊,别哭啦,快看柿饼!”随即,孩子的啼哭戛然而止。听到这,老虎以为柿饼这个东西比老虎还厉害,吓得逃跑了。如今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老虎了,但柿饼还很常见,真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