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是自古代起就与周边国家展开密切交流的国际城市,特别是与日本的来往最为频繁。自17世纪初、壬辰倭乱后,釜山便是象征韩日两国之间和平的朝鲜通信使的出发港口。釜山的国际交流历史一直延续至今。
釜山港是朝鲜王朝依据1876年《朝日修好条规》(又称《江华岛条约》)开埠的首个港口,如今成为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六位的国际贸易港。2014年4月竣工的釜山港大桥总长为3368米,横穿釜山港,为顺畅处理吞吐量做出了贡献。© 釜山广域市(摄影:郑乙浩)
港口城市釜山位于朝鲜半岛东南端,它不但是隔着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的边境城市,还是大陆和海洋交汇的交通要塞。釜山港作为韩国进出口的第一门户,对邻近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都产生着巨大影响。它位于欧亚大陆的重要位置,作为东北亚物流枢纽港,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
釜山的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占整个韩国的60%以上。据釜山港湾公社的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釜山港20英尺标准集装箱处理量达到2166.3万个,继2017年之后再次位居世界第六位。
釜山的海上交流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日本书纪》(公元720年)中便有关于釜山海岸村庄“多大浦”的记载,将它称为“多大罗原”或“多多罗”。由此可见,在有历史记载的时期之初,釜山就是韩日通商交流的重要据点。
位于釜山站对面的中国城建立于1884年,至今仍居住着众多华侨华人,是吸引游客的釜山景点之一。根据《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故事题材绘成的壁画也颇有趣味。
古代东北亚的贸易中心
编纂于13世纪的韩国史书《三国遗事》中也有关于古代釜山地区海上交流的记载。建立金冠伽倻(1-6世纪)的金首露王迎娶印度阿犹他国公主许黄玉为王妃的神话就是其中之一。由于金海首露王陵的双鱼纹图案与印度文明渊源深厚,人们普遍认为许黄玉的故事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学术界认为,双鱼纹是证明许黄玉来自印度的有力证据。
出土于釜山及庆南地区的众多伽倻国遗址和遗物证明,伽国倻的海上交流不仅仅局限于印度。随着5世纪初前期伽倻联盟的解体,无数的伽倻人带着炼铁技术和土器制作技术东渡日本,从而影响了日本古代文明的形成。伽倻国铁资源丰富,这从前期伽倻联盟的中心“金海”这个名字就可以得知。位于美丽的南海海边和洛东江边的伽倻多个联盟国家凭借丰富的铁矿资源,迅速成为东北亚的贸易中心。中国汉朝后,伽倻国是在多样化的东北亚社会中连接日本和中国大陆的交通要地。不仅如此,它还位于东北亚各国的海路交汇处,通过这条海路可以将本国丰富的铁资源供应给周边许多国家。
《日本书纪》记载,4世纪中期百济的近肖古王给倭国的礼品中包含40枚铁铤,通过捶打铁而做成的铁铤是当时重要的生产材料,通过加工,可以将铁铤制成各种铁器。铁铤在百济、新罗、日本列岛的墓中也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伽倻地区出土了数十件,它不仅是陪葬品,还被用于货币和铁器制作。
位于中国城入口的“得克萨斯街”上,为外国船员开设的旅游商品商店和俱乐部鳞次栉比。外国船舶进入釜山港时,这里就会有熙熙攘攘的外国船员蜂拥而至。
中国城和倭馆
在釜山,至今保留着以1884年建立清朝领事馆为契机形成的中国城。中国城位于釜山站对面,那里有很多中国人经营的饭店、出售中国食品材料的商店、换钱所等店铺,还有专门为他们开设的学校。
中国城是朝鲜王朝后期(17-18世纪)为建设釜山港和海关而进入韩国的清朝人定居后建成的,现居住着第三四代华侨。在定居釜山的华侨中,有一部分是在本国政府的支援下定居釜山的,还有一部分是20世纪中叶来到釜山的。但是,1953年釜山站被大火烧毁后,附近的商业区不断转移到中国城,使中国城发生了巨大变化。直至1992年中韩建交,1993年釜山与上海结成姐妹城市,中国城才重现活力。为纪念这段友谊,1999年这里得名“上海街”,并且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城特区庆典”。
另外,釜山还保留着朝鲜王朝时期日本人居住的村庄“倭馆”。朝鲜朝廷在港口建造这些住所是为了控制自14世纪高丽王朝末期起在沿海活动猖獗的倭寇、处理与日本的贸易外交事宜。1407年,在釜山的釜山浦和镇海的济浦两处设立了倭馆,1426年在蔚山的盐浦又增加了一处,因为被称为"三浦倭馆"。但在1544年统营地区发生倭人掠夺事件后,三浦倭馆便废除两馆,只保留了釜山浦倭馆。
1592年爆发壬辰倭乱后,韩日两国外交中断,随着江户幕府首任将军德川家康的战后处理,两国邦交才得以正常化。因此朝鲜重设倭馆,据说朝鲜王朝后期釜山浦倭馆的居住规模能达到容纳接近500名日本男性。17世纪后期建成的草梁地区的倭馆规模更是达到10万坪左右,由日本使臣们的居住空间和进行贸易的活动空间构成。倭馆是朝鲜王朝政府建造的,但建筑内部却采用日式,还设有榻榻米。倭馆外设有监视日本人出入的设施,但倭馆内可穿着日本服装,佩戴日式刀具,可以说是朝鲜国内的小日本村。
表示豆毛浦有倭馆的标识。 朝鲜王朝时期,庆尚道海岸地区有多处日本人居住的村庄——倭馆,釜山豆毛浦倭馆就是其中之一。此倭馆1607年设立,存续了70多年,后来因釜山草梁倭馆的成立而关闭。
文化交流的起点
在今天的釜山,东盟文化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似乎遥远的这一地区的文化的想象和关注,是象征各民族间交流精神的机构。从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传统服装和饮食,到举办语言及文化课程,东盟文化院丰富多样的活动提供了有意义的、活跃的对话平台,从草根层面促进文化外交联系。文化院一直与东盟十国的教育机构和专门机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民间领域的交流。
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釜山要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融合各种人口。目前约有65000名移民通过自己的技能和才干为釜山作出贡献,其中12000人是交换学生。他们中来自东盟国家的人正在形成最大的共同体之一。为了使这些人能够更方便地被纳入釜山社会,韩国市民应积极参与。东盟文化院在让外国居民和学生努力实现互惠共存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追求城市外交是所有国际化城市的着眼点。釜山广域市和釜山国际交流财团正在为完成这一任务而努力,为此以国际意识通过人文网络架设桥梁,连接地区。今天,其活动已经超越单纯的姊妹城市联系,正在向新的领域扩展,旨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同全世界人民的合作。
最近,釜山的全球受关注度通过能力培养训练项目得到了显著提高。2019年,科伦坡计划技术教育规划学院(CPSC)派遣由20名尼泊尔医学和技术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到釜山,让他们在多学科和医疗保健教育中探索人力资源开发,并计划在2020年以同样的方式在金融和银行领域派遣代表团。仅2019年一年,釜山就承办了智能农业、海洋渔场开发、心肺复苏(仅面向老挝)、道路安全(仅面向厄瓜多尔)等领域的培训。
全球受关注度
在过去的四年里,釜山为了唤醒城市的经济潜力和与欧亚大陆的文化关联性,引领了欧亚市民大长征。2019年的旅程是前往中国、蒙古、俄罗斯、波兰和德国五个国家的十座城市,并且增加了两个任务。这两项任务分别是为纪念独立运动100周年而回顾三一节独立运动的历史足迹以及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中了解韩国统一这一复杂使命。
与此同时,由釜山国际交流财团运营的全球中心为支援移民和外国居民而提供信息和翻译服务(13种语言),并提供有关法律、移民、劳工、国际婚姻、家庭关系、税金等问题的专业咨询。
在全球化往往成为一种挑战的剧变时期,釜山的经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釜山在多方面的表现证明,我们可以重构对国家和文化之间的“距离”的认识,通过开放的心态和创意性的企划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朝鲜通信使的人员数量多达400~500人。因为朝鲜海峡的航路凶险,所以通信史们从首尔出发抵达釜山时,会在此短暂停留,观察天气和风向,并为外交活动做准备。
《槎路胜区图》中的《釜山》,李圣麟(1718-1777), 1748年。纸本淡彩, 35.2 x 70.3厘米。《槎路胜区图》是图画署画员李圣麟记录1748年朝鲜通信使一行从釜山出发到日本江户全部行程的画。 该画由30个场景构成,是韩国国内唯一一幅描绘朝鲜通信使行程的画作。
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桥梁
阿洛克·库马尔·罗伊 釜山外国语大学教授
2019年11月25日至26日, 釜山再次主办了韩国-东盟特别峰会,釜山也因而一派繁忙。这次活动成为纪念韩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并举办第一届韩国-湄公河流域国家峰会的舞台。有关营造和平与繁荣的讨论使人想起,各国首脑之间的对话还可以促进文化外交。也就是说,通过对话实现的“一加一”,其效果要大于二。
为纪念韩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交流合作关系30周年的特别展—— 《东盟的工艺:传统的进化》在釜山亚洲文化馆举行,前来参观的访客络绎不绝。该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1月15日。
民间领域相互交流
在今天的釜山,东盟文化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似乎遥远的这一地区的文化的想象和关注,是象征各民族间交流精神的机构。从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传统服装和饮食,到举办语言及文化课程,东盟文化院丰富多样的活动提供了有意义的、活跃的对话平台,从草根层面促进文化外交联系。文化院一直与东盟十国的教育机构和专门机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民间领域的交流。
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釜山要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融合各种人口。目前约有65000名移民通过自己的技能和才干为釜山作出贡献,其中12000人是交换学生。他们中来自东盟国家的人正在形成最大的共同体之一。为了使这些人能够更方便地被纳入釜山社会,韩国市民应积极参与。东盟文化院在让外国居民和学生努力实现互惠共存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追求城市外交是所有国际化城市的着眼点。釜山广域市和釜山国际交流财团正在为完成这一任务而努力,为此以国际意识通过人文网络架设桥梁,连接地区。今天,其活动已经超越单纯的姊妹城市联系,正在向新的领域扩展,旨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同全世界人民的合作。
最近,釜山的全球受关注度通过能力培养训练项目得到了显著提高。2019年,科伦坡计划技术教育规划学院(CPSC)派遣由20名尼泊尔医学和技术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到釜山,让他们在多学科和医疗保健教育中探索人力资源开发,并计划在2020年以同样的方式在金融和银行领域派遣代表团。仅2019年一年,釜山就承办了智能农业、海洋渔场开发、心肺复苏(仅面向老挝)、道路安全(仅面向厄瓜多尔)等领域的培训。
全球受关注度
在过去的四年里,釜山为了唤醒城市的经济潜力和与欧亚大陆的文化关联性,引领了欧亚市民大长征。2019年的旅程是前往中国、蒙古、俄罗斯、波兰和德国五个国家的十座城市,并且增加了两个任务。这两项任务分别是为纪念独立运动100周年而回顾三一节独立运动的历史足迹以及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中了解韩国统一这一复杂使命。
与此同时,由釜山国际交流财团运营的全球中心为支援移民和外国居民而提供信息和翻译服务(13种语言),并提供有关法律、移民、劳工、国际婚姻、家庭关系、税金等问题的专业咨询。
在全球化往往成为一种挑战的剧变时期,釜山的经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釜山在多方面的表现证明,我们可以重构对国家和文化之间的“距离”的认识,通过开放的心态和创意性的企划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朴花珍釜庆大学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