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拍照的作用和功能也与从前大不相同。如今,拍照已不再是记录特殊事件的手段,而成为记录日常的工具,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将其作为沟通的媒介。拍证明照、使用社交媒体已成为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特点。
《去博物馆散步的人,卢浮宫》 金洪式,2016年,模压加工,聚氨酯, 不锈钢上墨和丝网,120 x 150 ㎝
近来,无论是谁都随处拍照。为何有这么多的人热衷于拍照呢?细细一想,拍照的意义在于想留住被拍对象存在过的那一刻。换句话说,拍照与“拥有”有关。不管是回忆还是记忆,在广义上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拥有。
老奶奶们常说:“都老成这样了还照什么相?”这句话包含着拍就该拍美的东西的想法。人们为什么认为应该拍摄美的东西呢?除了工作所需的证明材料或者特殊概念的作品,人们确实没有理由去拍那些丑陋的东西或不值一看的风景,因为没有人想拥有那些。
在首尔钟路区昌庆宫,身着韩服的年 轻女性在自拍。她们中大多不是为了感 受和探寻传统文化的价值,而是为了获 得独特的证明照。
为了一张“人生照”
数码相机出现之后,许多业余摄影爱好者把风景照片拍得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一次,我去参观犹如吊挂在悬崖上的古寺庙。不巧那天云雾缭绕,看不到风景,我感到非常遗憾。唉,这景就得在这个地方以这个角度拍照才可以呢!我在心里勾勒着在某个旅行宣传册上看到过的照片。等了好一阵子,云雾仍然没有散开,当时我的导游微笑着说:“有一个好办法,请你回家谷歌一下看看!”
很多人拿着相机在旅游景点拍下雷同的照片,因为那是一种证据,就像房产登记,可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经验或曾经有过的感动。所谓证据,就应该让人易懂并能被首肯,所以不需要特别,最好和别人的保持一致。到旅游景点的人们在同一地点排队等候拍照的原因也许就在这里。用我的相机亲手拍下我亲眼见到的美丽风景,这样就会感觉自己拥有了这个风景,并且希望别人认可我拥有这个风景的事实。
在餐厅里,美食一上桌,先要拍照。 在年轻人当中,将日常生活景象拍成证 明照上传到社交媒体已成为一种文化。
人们将这种照片统称为“证明照”。也许30年之后,照片史学者会将证明照像纪实照或人物肖像照一样划分为一种体裁。继工具制造者匠人、手巧的能人及玩游戏者游戏人之后,到了2010年代,可以称之为拍照人的新新人类诞生。
拍照人不分男女老少。即使是对最新电子产品有畏难情绪的老人,摆弄起照相机来也很自如。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或许有些难度,但所有人都能使用智能手机上的相机。用可一手握住的智能手机就可以拍出几乎所有种类的照片。还可以用比自己的胳膊更长的自拍杆装上智能手机,直接自拍自己喜欢的角度,无需麻烦陌生人。21世纪的新新人类热衷于高举智能手机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留下各自的证明照。所谓证明照,是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以及社交媒体共同打造的新词,可谓是最贴切地表达新新人类特点的词语。
最近,在位于首尔市中心的景福宫、保留着首尔旧貌的北村韩屋村、位于古香古色的城市——全州的韩屋村等地出现了新的一道风景,这在几年前是看不到的。在这些旅游名胜,十多岁或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女们穿上租来的韩服拍证明照。平常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只有在婚礼等特别的日子里才穿的韩服出现在街道上。有趣的是,这种流行与其说是与传统或还原历史有关,不如说“仅仅是为了照相”。
年轻人穿韩服是为了留念,因为美丽的传统韩服明显区别于现代服装。他们把证明照直接上传到社交媒体,不在乎向线下的朋友和网上的朋友公开自己的照片。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一代,把自己的证明照中最满意的照片称为“人生照”。为了得到一张人生照,他们租下华丽的传统服装,不辞辛苦穿梭在繁华的街道、古代宫殿、咖啡店、旅游名胜之间。
21世纪的新新人类热衷于高举智能手机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留下各自的证明照。所谓证明照,是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以及社交媒体共同打造的新词,可谓是最贴切地表达新新人类特点的词语。
照片成为交流的核心
照片会吸引很多人,没有配上照片的网络帖子很难受到关注。所以运营自媒体(比如写博客等)的人们想方设法上传能够吸引访客眼球的照片。以美食或时装为主题的博客更是如此。所以,他们会动用最高配置的数码相机,拍照水平甚至堪比专业摄影家。
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改变了很多事情。以前,人们照相后冲洗出照片装入相框挂在墙上或放在桌子上。然后随时看着那些照片重温旧时光。而如今不仅要拍照,照完后还要挑选,把该删的删除后用PS或图片编辑器简单修正,之后上传到社交媒体。这一系列的行为连续进行。照片并非成就于被拍下的那一瞬间,而是在上传到社交媒体的那一刻才成为真正的照片。
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后会有很多评论。各种对话结束后,还会留下这样那样的评价。倘若将照片假定为一个人的话,那么在模拟时代照片的最好命运是从胶片印到相纸上,然后装框挂在某个家庭起居室墙面上。相反,在数码时代冲洗照片的情况并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照片上传到互联网在虚拟世界中广泛分享和传播。数码照片的命运取决于被修得如何好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得到多少“赞”。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在社交媒体上可以得到最多响应的帖子既不是围绕政治事件的讨论,也不是社会热议话题,更不是述说体验或苦恼的文章,而是自拍照和证明照。这一类照片可以打动更多的人,甚至能让平日沉默寡言的人张嘴说话。比起文本,人们在照片面前更容易笑、更感性。照片以比文本更强大的磁力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互相打招呼、寒暄和聊天。也就是说,照片提供与某人建立关系、亲密沟通的动机。数码时代的照片借助社交媒体这一翅膀成为最有效的交流。
济州市旧左邑细花海边景色迷人,经常有恋人和新婚 夫妇到此留影拍照。他们希望将人生中珍贵的瞬间拍 下来加以保存,并通过社交媒体与人分享。正是这种 愿望让他们把不显眼的地方变成旅游胜地。
被证明的是欲望而非事实
人类在2010年代拍摄的照片数量也许超过了从发明相机到2010年约180年间所拍的照片总和。虽然这种现象是科技发展的功劳,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就可以明白,照片反映了人们在数码时代的欲望。首尔大学消费者学系金兰都教授在新作《潮流韩国》中指出,“证据中毒”和“日常炫耀”是2015年的趋势之一。这就是说:当今是充满怀疑的时代,如果不提供证据,什么都不会被相信,只有提供看得见的证据,才能受人瞩目。金教授分析,在一个将社交媒体的转发和“赞”作为自己的存在根据的世界里,炫耀成为日常,日常充斥着炫耀。
肩负这种“自我证明”任务的就是证明照。但奇怪的是,“证明”一词本身要求符合事实、明明白白,不符合事实的不可能作为证明,而证明照本身可以称之为事实,但也并非事实。比如自拍照呈现的不是现实中原本的自己,而是自己更酷更理想的样子,是“剥离”于现实的。智能手机的许多应用软件把脸部美化得更好看。皱纹消失,脸色变得柔和,眉眼变得清晰。剪下一部分现实后将其修成更美的照片来证明自己,这本身就非常矛盾。
一直以来,人们用照片证明自己。但现在如果只看驾驶证或简历上的证明照,甚至连辨识其真人都变得有难度。如今谁也不会使用未经任何修饰的照片。自拍照或证明照成为被美化的证明照,它证明的不是原本的自己而是欲望。它并非证明“这就是我”,而是证明“我希望成为这样”。举起智能手机拍下证明照的行为等于不断努力向他人证明自己的欲望。这是一个矛盾的时代,既不愿意相信别人,不愿意和别人沟通,又希望被很多人认可。数码时代的照片显现出的正是现如今我们的两面性。(吴思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