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Features > 상세화면

2016 WINTER

特辑

21世纪的韩国电影 动力与梦想特辑 3

导演拥有权力的时代

在票房和个人风格两方面实现名利双收的“奇迹”,这样的导演并不罕见。国外的权威电影节有时也会为不追求票房却追求个人风格的导演提供在国内发展的跳板。现在的韩国电影界,处于一个导演拥有权力的时代。

韩国电影界的中流砥柱、出道20年的同龄导演——洪尚秀(第18页)和金基德,二位导演始终以同一个主题拍摄不同的电影。

韩 国电影导演在现场比任何人都更具有权力。当然,这样概括有标签化之嫌,因为并非所有导演都如此,但即使在如今形成了由大企业运营的公司投资、发行、上映的纵向一体化的情况下,导演仍然很有权力。曾执导出观众超千万的电影的导演往往自己组建电影公司来制作影片。还有一种屡见不鲜的情况是,让夫人担任制作公司的总经理,自己则创作剧本,然后从选角、剪辑到后期制作全程掌控。换句话说,在电影的整个制作流程中,导演的影响力都是存在的。在志愿学电影的学生中,也是想做导演的人占绝对多数。
在这个意义上,用“导演主创论”这个词来形容当今几乎全部的韩国现役导演,似乎也不为过。这里,我们不妨将若干大牌导演配对介绍,以此勾勒韩国电影的简略地形图。

即使在如今形成了由大企业运营的公司投资、发行、上映的纵向一体化的情况下,导演仍然很有权力。曾执导出观众超千万的电影的导演往往自己组建电影公司来制作影片。用“导演主创论”这个词来形容当今几乎全部的韩国现役导演,似乎也不为过。

 

民族现实主义流派电影的代表人物林权泽(第20页)和同一流派的李沧东导演。

金基德与洪尚秀
金基德与洪尚秀都出生于1960年代,1996年出道。金基德的处女作《鳄鱼藏尸日记》和洪尚秀的处女作《猪坠井的那天》都成为了电影界的热门话题。之后,两位导演几乎每年都执导电影,并且拿着这些电影去海外,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好评。最重要的是,两位导演具有这样的共同点,即他们的电影具有明确的世界观,即使在韩国国内没有得到很高的票房,但凭借海外的支持,地位和名声也不会轻易丧失。
金基德电影的前提是“病态资本主义”,主要致力于赤裸裸地刻画在颓败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延续着动物本能的底层男人的生活。《圣殇》(2012)可以说是集纳了他之前特色并进一步发展的电影。他选择以曾为产业化模板但现在面临拆迁危机的首尔清溪川世运商街为背景,将镜头对准了不道德的高利贷业主以可怕的方式从欠债者那里收钱的场景。男主人公分明是一个资本主义催生出的恶魔和怪物,靠对他人进行威胁、施暴和劫取来生活。金基德在电影中令这个人物回顾自己的生活并产生悔意,甚至在电影的结尾给他罩上了耶稣牺牲的形象,从关注资本主义的底层更进一步,通过一个野性男人的牺牲和死亡进入到慈悲和拯救的主题。
洪尚秀始终全身心地制作着类似的电影,这是完美的导演主创论的体现或者风格主义的持续。在他的电影中,男性和女性的恋爱被表露为剥离浪漫或华丽想象的状态。在从酒桌到旅馆的极其世俗的恋爱中,抢在爱的情感之前的是欲望的表现和满足。洪尚秀将这种欲望的多个面孔通过充满个人风格的实验再现出来。来看看在2015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豹奖的作品《这时对,那时错》。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电影导演,他在去水原的时候偶然遇到了一个女人,并与她一起喝了酒,这一过程被分为第一部和第二部。每一部分以不同的版本讲叙同样的故事。通过这种结构的并置,我们会对人的生活和艺术展开思考。朴赞郁和奉俊昊朴赞郁和奉俊昊将好莱坞的类型电影加以本土化,使之融入到韩国的情境,藉此智慧地讲出自己想讲的故事。所以,这两位导演比金基德和洪尚秀更为大众化,更被广泛知晓。如果说朴赞郁在惊悚和悬疑这一类型中不断地叙述着负罪感和复仇,那么奉俊昊则是在追踪某种事物的故事中锐利地捕捉着韩国社会的结构矛盾。表面上貌似跟随类型片的惯例,内里实则展开独创性的故事,这也是两位导演所制作的电影的共同点。
朴赞郁的公众形象是比韩国的任何导演都更加有逻辑,更加理智。很有意思的是,他强烈依赖B级片的情调。在他眼里,B级片不是缺少完成度的电影,而是具有A级片无法表达的颠覆性的想象力,或者用作家的艺术想象力来弥补有限的拍摄时间和资金的体裁。在可称为代表作的《老男孩》(2003)中,他的电影世界得到了集中展现。不能保护姐姐的负罪感、不能保护妻子和女儿的负罪感引发了复仇,但是复仇在并未成功的状态下又引发了其他的复仇。在这样的故事结构中,近亲乱伦的要素被绝妙地融入其中。
奉俊昊在自己的电影中经常掺入奇怪的幽默,他经常描绘存在弱点的人物处于无论如何都难以应付的状况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在事件的展开过程中,韩国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就显现出来了。例如,在《杀人的回忆》(2003)这部片名奇特的电影中,奉俊昊根据未告破的女性被奸杀连环案的真实故事将1980年代的治安系统通过缜密的细节描绘出来。

 

朴赞郁(第22页)和奉俊昊(第23页)将好莱坞的类型电影加以本土化,使之融入到韩国的情境,藉此智慧地讲出自己想讲的故事。

林权泽和李沧东
林权泽和李沧东制作比任何人的作品都更为凝重的电影。1960年代初期出道,到现在还活跃在一线的林权泽执导了100多部影片。1993年上映、刷新了他之前票房记录的影片《西便制》在电影这个西方的容器中正式装入了盘索里这个传统主题,并因此受到关注。李沧东是个拥有从小说家转为电影导演的特殊经历的人。作为曾经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影片或者深入现代史中的不幸事件,或者展现生活在当下的人们的痛苦面貌。如果说奉俊昊的电影是直击社会结构矛盾,那么李沧东的再现则似乎是退一步后的冷静观察。《诗》(2010)是李沧东的代表作。影片开始的场景是,孩子们在江边玩耍,水面上漂来了女中学生的尸体。少女为什么死亡,在追踪、查明其死亡原因的过程中,电影将与少女死亡相关的老妇人的死亡与诗这一文学手段结合在一起,将其升华到更高的层次。罗泓轸和延尚浩最后,我们来介绍能够代表韩国电影未来的新潮流以及独立电影导演阵营的领军人物——罗泓轸和延尚昊。罗泓轸导演坚定地建构着自己的电影世界,同时又受到大众喜爱。他拍摄的是残酷电影,主要展现处于极限状况下的人怎样变得像动物一样残酷,电影中暴力和杀戮横行。在《哭声》(2016)中,他将这一风格推到了极端。在封闭的村庄共同体中传播开的不知原因的死亡风波,怪异事物的登场和接二连三的奇怪传闻,终究无法摆脱的恶魔这一神秘要素与巫俗的并行结构……处处安排了象征与伏笔,罗泓轸有趣地展开了一场与观众的头脑大战。
延尚昊凭《釜山行》(2016)吸引了千万观众观片,荣升票房热门导演,但是他在动画片方面实现高票房仍不容易。在《釜山行》之后,他马上以《首尔站》这部动画电影回归本行,他本来就是一位不断为成人而不是儿童创作争议动画片的导演。在这些以学校、军队、宗教等组织为背景的动画片中,他描绘了韩国社会制造出的各类怪物。他在《釜山行》中干脆创造了僵尸之国,收获了巨大票房,也引起了讨论。
有意思的是,上面两位值得关注的导演,其近作都是僵尸电影。通过在韩国几乎没有先例的僵尸题材,这两位导演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意味着什么呢?

在制造着新潮流、新趋势以及用非主流的主观感受拍摄独创性电影的独立电影阵营中,诞生了充满屡杀不死并无休止地追踪而来的僵尸的电影,并且获得了高票房,这说明了这个时代怎样的征兆呢?(孙鹤云译)

姜声律电影评论家、光云大学教授
Cine21提供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