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现代舞蹈家安恩美因光头和艳丽的服饰被人们所熟知,她从不夸耀自己过去取得过的 辉煌。为了纪念出道30周年,她举办了回顾展览——知未来,打造了多重艺术空间让观 众成为舞台的主人,吸引人们参与互动。本次回顾展极具吸引力,地址选在首尔市立美术 馆,展览日期从6月26日到9月29日。
      现代舞蹈家安恩美被誉为“21世纪的巫女”,她用微笑鼓励、拥抱人们,让人们很快就开始忘我地翩翩起舞。她从不用严肃的面孔批评现实,也不拿艰深的理论去断言未来。她的作品几乎总是洋溢着华丽的色彩,充满灵活生动、层次丰富的表情。“知未来”展览回顾了她30年的舞蹈人生,其策划思路也沿袭了此前的路线。不仅如此,她还拒绝传统的表演方式,要求将舞台设在美术馆。
      现代主义时期的美术馆都以英国白立方艺术画廊为标杆,到了21世纪,很多著名美术馆则致力于打造多元美术空间,并为此进行了很多新的实验。比如,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就积极容纳现代舞蹈。而且很多人也主张今天的美术馆应该成为市民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知未来”展览从各方面来看都非常符合今天的时代精神。
      展厅变为舞台
         
             
               一进展厅就能看到安恩美的演出服,像一个安恩美的分身站在门口迎 接观众的到来。该服装为2016年作品《世间所有可能》的演出服。ⓒ 首尔市立美术馆
               这次展览旨在通过空间的变化引导人们行为习惯的改变。在展区入口处,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安恩美最重要的一部分演出服,它们静静地悬挂在空中,不仅在视觉表现上很华丽,也让观众的头和脸部能够直接感触到不同的质感。走过去之后,能看到2016年作品《世间所有可能》的演出服装,仿佛安恩美的分身在向观众的到来表示欢迎。穿过珠帘,继续前行,一个满地都是气球的展厅出现在眼前,每个气球里都有安恩美的照片,墙上是介绍展览的文字与视频、主要作品介绍、诠释作品世界的散文与壁画等。这些都只是本次展览的序幕。
            来到下一个展厅,看到的是许多如同柱子一样的银色通气管,以及用多屏展示主要作品的井和彩虹帷幕。帷幕后面才是本次展览的真正核心——一个低矮而宽广的舞台。这里有舞台照明设备、迪斯科球形灯、布满圆盘装饰的墙面、可以换衣服的换衣间、不停放着音乐的音响设备,还有两只獬豸雕像守护着舞台。
            安恩美给这里起名叫“此岸/彼岸”,在此进行表演和演讲。“身舞”环节设有观众课堂,“目舞”环节展示新作品的编舞、彩排过程,“口舞”则是演讲与讨论环节。参与“身舞”与“口舞”需要在美术馆网页提前申请,参加是免费的。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与装置艺术家梁慧圭的演讲十分引人注目,但最让观众感到快乐的要数“安恩美热身课”。美术馆的舞台又矮又宽,在这里能够重新发现自己的身体,学习更好地使用身体的方法,很多人表示在这里感到了净化。
             
             
         观众参加完“此岸/彼岸”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通过两面巨大的电子屏幕看到视频影像。视频内容包括从蹒跚学步的孩童舞蹈动作,到老妇人们的即兴舞蹈,是将旧作与新作交叉剪辑而成的,其内核就是安恩美发现的“舞蹈的普遍性”——刚开始学习走路的孩童的原始舞蹈,与劳动了一辈子腿弯背驼的老奶奶们的舞蹈存在着相通之处,那就是关节和肌肉的方向与低头前屈的劳动动作相反。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劳动才能生存下去,逃离现实,通过本能的动作表达喜悦与伤感,这种与生俱来的行为就是舞蹈的本质。
         继续前行,会出现一个花花绿绿、软乎乎的“安恩美式床”,同时在舞蹈音乐伴奏下展出演出服设计草案、演出手册等。观众在之前的展厅可以用脚推或踢气球,到了这里则可以随意地躺在床上自拍,查找资料。拨开写有“再见”字样的帷幕,离开展厅,可以看到即将出版的30周年纪念图册在旋转着,仿佛在说“再见”。
          
            这个低矮而宽广的舞台名叫做“此岸/彼岸”,是本次展览 的核心区域,各种表演及演讲都在这里举行。ⓒ 首尔市立美术馆
             
      独创的抽象表达法
         安恩美1988年推出《纸台阶》,从此走上独立艺术家的道路。她崇尚西方舞蹈的形式与方法论,打破了韩国舞蹈界强调身体动作要优美的传统,引入了非舞蹈性的“身体语言”。她丝毫不介意将韩国传统舞蹈的表达法与欧美现代舞蹈的表达法杂糅在一起。
         整个90年代,安恩美先是在出道初期在韩国国内活动,后来在纽约居住和发展。她注重以90年代社会现实为基础的表演主题,与其他门类的艺术家合作,积极使用原色事物,用视觉装置丰富舞台,以此突破现象学存在,大力实验并开拓后现代主义舞蹈语言。如果给这段时间一个简短的定义,那应该是“后现代主义的韩国化,韩国舞蹈的后现代化”。
         21世纪初期,她担任大邱市立舞蹈团团长,不断推出重要作品。她以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为蓝本,后者将舞蹈与戏曲相结合,追求叙事性的回归。安恩美开创了具有韩国特色的“舞蹈剧场”,但又不满足于停留在这一阶段。
         她在2004年皮娜•鲍什庆典上第一次推出《我们走吧》,完成了方法论上的一大飞跃。通过重复、改变、构筑非舞蹈性的身体动作,她再次向现代舞蹈的抽象世界挺进。可以说,后现代主义以后的世界,独创出抽象表达法的编舞家只有威廉•弗西斯与安恩美两个人。
          
            安恩美各种作品的视频剪辑投射在两个巨大的电子屏幕上, 观众能够感受到贯穿整个展览的主题——“舞蹈的普遍性”。ⓒ 首尔市立美术馆
            
            最让观众感到快乐的环节是“安恩美热身课”。
            在美术馆低矮的舞台上重新发现自己的身体, 学习更好地使用身体的方法,这让很多观众都体 会到了一种净化。
             
          
      普遍性身体语言的探索
         从2011年开始,安恩美尝试一种新的探索,把老奶奶、青少年、大叔作为文化人类学探究的对象,将他们的实际生活搬上舞台。在《献给祖先的舞》中,她收集人们的身体语言,还让真实人物直接登上舞台,采用了将其与基于调研结果编成的舞蹈作品并列和混和的方式。对于这种变化,她表示:“我做了25年舞台工作,如果说那是向这个世界倾吐、呼唤什么的话,现在我想做一些与之相反的事情。”
         安恩美的梦想就是“把舞蹈还给人们”,这驱使她积极利用标榜多元性的美术馆为媒介。在21世纪美术馆这一全新条件下,她要更新自己,更新舞蹈演员,还要更新观众。长此以往,是不是美术馆也要被她更新了?(王萌译)
          
            6月26日,观众在首尔市立美术馆一层大厅愉快地欣 赏“知未来”开幕演出。ⓒ 首尔市立美术馆
             
            现代舞蹈家安恩美在纪念个人出道30周年展览—— “知未来”的海报中使用了自己给自己剃头的照片。
             
      
         
林勤埈 美术与设计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