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挤的十字路口信号灯前,只要绿灯一亮,还没等汽车提速,数十辆摩托车便开始发疯般地冲出去。这种场面在大城市司空见惯。据推测,全韩国从事快递行业的人将近30万。顾客在享受便利,背后则是他们恶劣的劳动条件,这成为韩国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成为小说家之前,我曾在首尔的写字楼区送过韩餐,也曾在娱乐街区的中餐馆和住宅区的披萨店干过,甚至在伦敦短暂停留期间也送过日餐。照此看来,我能算是一个“海归派”的快递员了。但是,在作为快递诞生地的韩国,海外经验却毫无用武之地。这是因为在英国快递员是一份正经职业,而在韩国却不过是一份临时工作而已。此刻我就要给你们讲讲在我的快递经历中的某一天发生的故事。
在拥挤的首尔市中心,配送骑手们奔驰于车辆之间。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订单量,这不仅需要他们对市中心的地理谙熟于胸,而且需要他们能在头脑里勾画出最有效的移动路线。© 世界各国报纸全文库
进退两难
“昨天,旁边店的长发小伙子出事住院了,你听说了吗?”
我上班后正做准备工作的时候,老板面带难过之色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旁边店的长发小伙子是一位本事超群的“快递高手”。如果在路上碰到他,他会像当红的赛车手那么引人注目。我听说他最近因失恋而伤心,没想到又因事故而住院了……。果然,快递业需要像外科医生、股票分析员、飞机机长那样聚精会神做事才行。一走神,就会躺倒在路上。
做快递员的那些日子,即使是在酷热的夏天,也有过心惊胆寒的时候,这便是在路上看到路边随意摆放着的摩托车的时候。它们不是被骑手停放在那里,仔细看过去就会发现,要么车轮轮毂弯了,要么侧面凄惨地裂开了。其实是出了事故,急救车将骑手拉走以后,为了重新恢复道路通行而将摩托车挪到路旁。快递员出事故是经常发生的事。一个每天都能在路上碰到的人,如果见不到了,就意味着他要么受伤了,要么死了。
“所以你就是求快也要找窍门,还像疯子那样狂奔吗?”
老板很担心我的骑行风格。
“没关系,我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别瞎说,臭小子。是我不能失去你。你要注意点行车安全。”
虽然他的话一时让我感到了温暖,但这句话同时又很冷静和透彻。
\摩托车快递是一份只要有驾驶证,并且不胆小就可以做的工作。只要完成订单足够多,就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也不需要忍受一般公司僵化的企业文化或者来自老古董上司的压力。话虽如此,想雇到快递员却并非易事,这是因为得冒危险的缘故。路上不仅傻瓜很多,而且在很容易签发驾驶证的韩国,还得时刻防范不知被哪个新手司机撞着的危险。
骑手们为了更快的送达以及更多的收入甘愿冒险,将油门拧到底。摩托车会像被车压死的河麋或猫那样,以同样的方式发生事故。不幸的是,很多骑手都自信骑摩托车比开车快。虽说摩托车因体型小而感觉很灵敏,但其实并不比汽车快,功率也并不大。但是因为安全却很慢的快递会直接带来营业上的损失,所以无法降低车速。从这种进退两难的危险境地摆脱出来的办法只有一夜暴富了。我敢用钱打赌,几乎所有快递员的衣兜里都揣着乐透型彩票。
“叮咚”是一家以首尔江南地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配送平台,其员工正在将一家小吃店的食物放在小型摩托车上。没有余力雇佣专职送货人员的小型店铺只能通过委托专业配送公司来降低费用。© 世界各国报纸全文库
秘诀
上午11点,下单电话便会发疯般地开始响起来。在午饭时间的两个小时里,一个骑手集中送货的数量是30件。就算往返一处的时间只有五分钟,一个小时送12件,两个小时也最多只能送24件,而用时需要五分钟以上的地方也很多,所以一趟要一并送出多处外卖。因此,快递员的能力取决于他的空间感。这就需要在脑海里画出如何将多个外卖地址联系起来的最短路线。脑袋可不仅仅是用来戴头盔使的。摩托车的载货量是确定的,往返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能利索而完美地画出快递路线的人是真正的高手。
掌握快递区域交通状况的眼力也要好。对商店前面的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变成了什么颜色也要了如指掌。在到达快递目的地之前,也需要具备能瞬间判断出走楼梯和坐电梯哪个更快的能力。厉害的快递员还要锻炼直觉用以预测出在下个街巷能窜出什么东西来,也要察觉出从对面驶过来的汽车决定突然掉头的情况。当别人做不成的事情你却能漂亮地做成的时候,你就能获得“快递高手”的成就感了。
向目的地出发。快递员会希望前面不会出现违反信号灯的车辆,希望街巷里不会像鹿那样突然窜出来自行车,希望不会撞着无缘无故的走路人,希望在转角处不会压到香蕉皮,希望不会因卡在路上的塌陷处而表演前滚翻。不管怎样,一定要活下去。但是只要一出发,就只有一个念头:不要发生因迟到而挨骂的事情!
脑袋可不仅仅是用来戴头盔使的。
摩托车的载货量是确定的,往返时间也是有限的,能利索而完美地画出快递路线的人是真正的高手。
羞愧感
深夜,炸鸡连锁店的配送员带着要送的外卖食物,骑着摩托车从建大前面的小吃街飞驰而过。© Shutterstock;拍摄:凯利•海登
今天的第一个快递点是每次去都让我心情糟糕的一家办公室。他们总是用非敬语说话,只要比他们预估的时间晚到一点就开始骂人。大概他们脑子里有阶层意识,认为干快递这种粗活儿的人社会地位低,这样对待低贱的阶层是可以的。去收碗的时候更让人火冒三丈。
“请不要往碗里放垃圾。”
谁也不搭话,就像没我这个人一样。那家办公室也不按时结餐费。当需要在包月吃的餐费账本上签字时,他们就像进行多重要的结算似的,一再盘算和磨蹭,明明点了四人份,却若无其事地只签三人份的价钱,到月底去收钱时,甚至还会大声斥责我。
“行啦,说了以后会给你,我们怎么会贪那点小钱呢?嗯?”
但结果是,某一天那家办公室的人没有付拖欠的餐费就逃走了。我和老板火冒三丈地去找过这些不三不四的家伙们,但却一无所获。最近,因为实行在网上提前付款,所以能防止发生类似的倒霉事。从这点来看,系统的进步是件让人开心的事。
接下来是工厂。这个地方太忙了,简直忙得不可开交。我在想他们到底会不会有吃饭的时间呢?我放下饭走出来时瞥见他们的眼睛无一不充满了红色的血丝。当然,穿过尾气与灰尘跑来的我的眼睛也是红色的。可没工夫比较谁更可怜就得奔向下一个目的地——汽车旅馆时,又哗哗地下起雨来。由于是阴雨天,我幻听到了店里响起了更多下单电话的铃声。
即便把雨衣拿出来穿上,脖子上也围上了毛巾,也无法完全遮挡无孔不入的雨水。奔驰的时候,溅到身上的雨水既让人生疼,又让人难过。被雨淋湿的我带着憔悴的面容,拖着因被浸湿而变重的双脚走入了汽车旅馆内。门刚一打开,一位仅用毛巾裹住身体的客人就接住了食物。他可能是因为嫌穿衣服麻烦而选择了叫外卖。是的,但愿他能用穿衣服的工夫更舒服地休息,也能更多地去爱,同时也祝愿他们不再忙碌,能更有生活质量地活着。我希望自己的生活也能如此。我一边这样祈祷着,一边回店里去取下一批外卖。
权衡
店里等着送的食物正在一点点变凉。在变得更凉之前麻利地装好又出发了。人们由于味道的原因不太点外卖食物。我的意思是:装在快递箱内,盛在塑料碗里并用保鲜膜罩着,一路晃荡着被送过来的食物,与在高档餐厅经厨师精心制作,并精美装盘,再从亲切的服务员手中接过热腾腾的菜肴来吃相比,不可能会更好吃。但是,人们之所以还是会点外卖的原因是,比起辛苦地去饭店排队等位,他们选择的是方便。当然如果是一个对口感不太敏感的人,也可能不太在乎味道的差别。
可是,外卖食品要大量使用会产生微塑料污染的一次性用品,使地球的环境水平日渐下降。无数的疑问接踵而至。随时随地都可以点外卖来吃的文化是值得炫耀的吗?快递产业发达的国家与不太发达的国家相比,生活质量就更高吗?在新冠疫情下,韩国的快递文化所提供的安全感,在外出受限的情况下,除了不至于饿死,还有什么优点呢?我指的是,点外卖反而要更频繁地接触、被时间催着、被社会歧视折磨着、精神高度紧绷的快递员。仅凭食物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地方飞奔而来这一个优点就可以抵消无数个问题了吗?更重要的是,仅仅是为了避免麻烦就做对地球环境不利的事,这对吗?
用来送快递的摩托车为了避开交通堵塞,可以驶入每条狭窄的街巷里,并可以停在任何地方。在韩国,摩托车没有指定的停车区域,可以随便停在任何地方,甚至随便停在人行道或者人行横道上。可以违反信号灯、逆向行驶、做出各种各样的违章行为。由于汽车的反光镜不太容易看到摩托车,他们就用嘈杂的排气声刷存在感,而且他们无法预测的行驶也让其他司机战战兢兢。实际上,很好地遵守交通秩序,并将外卖食物按时送达是不可能的。
但是,快递员连想这些问题的工夫也没有。我能本能地感觉到某人正伸长脖子忍着饥饿等待我呢。集中精力赶过去。今天最后一份快递地点是在公司内部举行聚会的地方。由于订餐量很大,装满了食物的摩托车摇摇晃晃地出发了。露出开心表情的人们热情地迎接我。他们站在写有祝贺语的横幅下面悠闲地碰着杯。他们看上去因共同完成了某事而心情大好。给这种地方送食物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能让人感到做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送完快递出来的时候,有一个人郑重地边塞给我小费边说:“我们点得太多了,一定很重吧?还下着这么大的雨,真的太感谢您了。”一天来的疲劳就在这小费与温暖的几句话中不知不觉消除了。
就这样一天结束了。这是个漫长的一天。由于沉重的头盔与骑行的姿势原因,头和肩膀硬得像肉脯似的,被雨淋湿的手脚都被泡涨了,双腿也因无数次上下台阶而变得像软体动物般颤巍巍的。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份快递了,这便是将我的身体送往舒适的床上的下班快递。我吹着口哨发动了摩托车。(咖啡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