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On the Road

2021 SUMMER

文化艺术之旅: 走进西村

这里犹如一幅水墨画,古色古香。在遥远的过去,一国之君曾在此闲庭信步。黑暗的殖民地时期,一位身材瘦削的诗人,佝偻着身子,在此写下一篇篇抨击敌寇的诗歌。今天,我来到了首尔老城区的市中心——西村。如今,西村四周虽已高楼林立,但古朴典雅的韩屋却与之相得益彰。李山河 诗人 安洪范 摄影家

“西村”位于景福宫以西,旧首尔的边界—— 仁王山山脚下。从仁王山朝西北方向望去,景福宫和青瓦台就坐落于不远处的北岳山下。静谧的韩屋与之相得益彰,古朴典雅的建筑散发着历史的韵味。在这里,西村的过去与现在和谐共存。

古老的韩屋重生为具有异国风情的甜点咖啡厅, 朝鲜王朝时代(1392-1910)的水墨画在21世纪画家的画布上徐徐展开。从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体府市场和通仁市场往水声洞溪谷方向上行,有多条狭窄的小巷。行走于此,让人感到十分温馨,就如同行走在存在主义作家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的故居—— 捷克布拉格黄金巷22号所在街道。甚至,有时还会让人恍惚,是否正置身于巴黎蒙马特高地一条不知名的小巷。

近年来,继北村之后,西村成为首尔炙手可热的景点。别致美妙的小巷、美食荟萃的餐馆、别具一格的咖啡厅,无一不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最重要的是, 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然而然地享受文化与艺术的熏陶。即使处在疫情期间,仍有不少人独自来到仁王山,登高望远,沉浸在眼前首尔美轮美奂的景观之中。

首尔老城区的镇山(国家、城市或地区境内的大山)之一仁王山山顶是俯瞰西村美景的最佳位置。西村是自仁王山东麓至景福宫西墙一带的统称,这里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朝鲜王朝时期到近现代的历史文化。

水声洞溪谷位于玉仁洞,这里绿树成荫, 水声潺潺,清凉宜人,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文人雅士钟爱的地方。

汉阳都城是14世纪朝鲜王朝建国以后, 为了划定都城边界,防御外敌入侵而建造的。城墙平均高约5-8米,全长约18.6公里, 西墙横跨仁王山,将西村环绕于内。

先人的足迹

朴鲁寿美术馆2013年9月开馆,画家朴鲁寿曾在此居住了40余年。该馆收藏并陈列有朴鲁寿的捐赠作品、收藏品等1000多件艺术品。

1941年,当时还是延禧专科学校学生的尹东柱寄宿在自己非常尊敬的小说家金松(1909-1988)家,并在此进行诗歌创作。他在这里写出了《数星星的夜晚》等多部代表作,但当时的建筑却未能保留下来。

画家金美京登上西村的高处,用画笔勾勒出西村街道和社区的风景。在结束了20年的记者生涯后,她于2005 年迁居纽约,后来又在2012年定居于西村画画,被誉为“屋顶画家”。

西村与朝鲜王朝时代君王处理朝政的正宫—— 景福宫相邻,是太宗的第三个儿子忠宁大君,即后来的世宗大王(1397-1450)等众多王子出生、成长的地方。换言之,这里也曾是留下了无数传闻轶事的“王族聚居地”。以西村为背景的山水画《梦游桃园图》(1447)是世宗大王的第三个儿子——安平大君(1418-1453)向画家安坚诉说在梦中到桃园游玩的情景之后,命其所作之画。画中的玉仁洞水声洞溪谷不仅是安平大君,也是其二哥孝宁大君(1396-1486)居住过的地方。学问和德性出众的孝宁大君在弟弟世宗登上王位后,远离权力纷争,致力于佛教复兴,深受世人景仰。

此外,朝鲜王朝时代著名画家郑敾(1676-1759, 号谦斋)也曾居住于此。他的画作《仁王霁色图》被誉为朝鲜文化发展巅峰时期——真景时代的杰出作品。这幅作品被选定为韩国国宝第216号,曾是已故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1942-2020)的藏品,近日捐赠给国家,再次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从朝鲜王朝中期开始,相较于王族,介于贵族和平民之间的中人更多地聚集于西村。译官、医官以及内侍等在宫中就职者曾在这里聚居。也就是说,与士大夫居住的北村不同,覆盖今天的社稷洞、玉仁洞、孝子洞等多个地区的西村,是王宫正常运转所需专门职能人员的居住地。因此,北村的韩屋相对庞大宏伟,而西村的韩屋则朴素淡雅。也正因为如此,西村有很多纵横交错的小巷。

朝鲜王朝没落之后,半岛进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910-1945)。当时,这里聚集了一批年轻的艺术家。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诗人尹东柱(1917-1945)、李箱(1910-1937)、卢天命(1911-1957)以及小说家廉想涉(1897-1963)。此外,画家具本雄(1906- 1953)、李仲燮(1916-1956)、千镜子(1924-2015) 也曾居住于此。讽刺的是,同一时期,西村也是李完用(1858-1926)和尹德荣(1873-1940)等亲日派巨头的西式豪宅所在地。

文化与艺术总能跨越时代,引起共鸣。它们的诞生过程就如同鸟儿的孵化一般,被坚硬的外壳包围, 只能通过不断的啄壳谋求生存,最后终于在黑暗中破壳而出,迎来一个崭新的世界。当时的艺术家们就面临着相同的境遇,他们也是通过努力创作摆脱贫穷与绝望。而我此行一个并未明说的目的就是来探寻他们的足迹。

1941年建成的公共市场是通仁市场的前身。起初它是为居住在孝子洞附近的日本人设立的,朝鲜战争停战以后,西村人口急剧增加, 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形态。

追随历史的余香
我首先探访了位于清云洞的“诗人之丘”,这里是“清云文学图书馆”和“尹东柱文学馆”的所在地。越过山丘,首尔的老城区如扇子展开般缓缓映入眼帘,还能看到远处的南山塔和汉江另一岸的乐天大厦。山坡上那些被修复的韩屋重现了往日的光彩,清云文学图书馆也被装饰得优雅别致。而一旁设有铁门,让人联想到肃穆牢狱的混凝土建筑则是尹东柱文学馆。它的室外设有露天咖啡厅,还摆放着长椅。2013年,《东亚日报》和建筑杂志《空间》联合评选“韩国最佳现代建筑”,这座建筑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在尹东柱文学馆影像室的混凝土墙壁上,可以看到诗人的生平简介。殖民地时期,他以诗歌声讨敌寇。日本留学期间,他积极参加抗日运动。人生的最后结局,却是死于福冈监狱。他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不能拿起武器去前线战斗,只能躲在小屋里写诗,我觉得甚是羞愧。特别是当那首诗写得很好时, 我的羞愧之情愈加强烈。”如今再回想起他的这段话,倍感凄楚。

我从这里走出迷宫般的小巷,来到了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李箱的故居。这里通常被游客作为感受西村文化与艺术的第一站。李箱3岁时被抱养,在这里住了20多年,但当年的老房子后来只剩下地基。现在的李箱故居是他死后重新修建的。这里主要展出他的亲笔手稿以及相关文学资料。再从这里往水声洞溪谷的方向走,可以看到“朴鲁寿美术馆”,里面陈列着画家朴鲁寿(1927-2013年)的作品,他以钟情于清雅的山水画而闻名。再往上走一点,还可以看到尹东柱曾在大学时期寄宿过的房屋旧址。

现在,我终于来到了西村的尽头——水声洞溪谷。那里有一位女画家正戴着口罩专心作画。她就是从几年前开始声名远扬的“西村屋顶画家”——金美京。她曾是一名报社记者,有着20年的工作经验。但她在8年前辞掉了工作,专注于用绘图钢笔一笔一笔地勾勒出西村屋顶的美景。她登上仁王山,登上韩屋、收为国有的日本殖民者的房屋、别墅等建筑的屋顶, 将西村这个浓缩了首尔历史的地方展现在了画面上。起初,当地居民并不知道她是画家,还以为她是一个“画地图的间谍”,于是举报了她。但现在她的画作已经被挂在了西村大大小小的店铺里。此时此刻,突然很好奇,未来她将要描绘的西村将会是怎样的风景?

以“森林与共享”为主题的新冠疫情摄影展“街头的技术” (2021年4月30日至5月16日) 在保安旅馆举行,展出了反映疫情爆发后种种社会变化的19位摄影师的80多幅作品,备受瞩目。

保安旅馆建于上世纪40年代,很多画家和文人都曾多次下榻于此。旅馆一直营业到2004 年,此后发展成为集展览、演出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空间。

尹东柱文学馆

李箱故居

社稷公园

景福宫

在迷宫中回首
最后,我来到了通义洞保安旅馆。画家李仲燮、诗人徐廷柱(1915-2000)等艺术家曾下榻于此,这里完好保留了1942年建造之时的建筑原貌,现已作为美术馆使用。1936年,徐廷柱同其他诗人合力创刊的同人杂志——《诗人部落》就诞生于此。走进这栋年代久远的建筑,随处可见历史的痕迹。吱呀作响的木质楼梯和大小不一、狭窄拥挤的展览室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其古旧的魅力,令人欣喜不已。

保安旅馆的主人崔成宇曾怀揣画家梦到法国留学,后来半道改学艺术管理学。回到韩国之后,他把这里打造成了能够代表西村的复合多元文化中心。如今,他紧邻保安旅馆新建了一栋四层楼房,进一步拓展文化事业。他不但在此举办韩国先锋青年艺术家作 品展,还积极推进海外项目。他计划今后邀请外国艺术家参加每年举办的“保安旅馆企划展”。这栋建筑的三、四层既是民宿,也是驻留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曾在西村居住生活,但只有文化与艺术走过历史长河,延续了下来。过去、现在和未来各式各样的文化与艺术汇聚于此,在一条条如迷宫般的小巷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小巷里行走,最大的快乐就是时时都会迷路, 因而睁大眼睛去发现陌生的新路。有时,你还会冷不丁地被死巷截住去路,得以回头重新审视此前留下的足迹。而此行,对我而言,便是一趟不断发现与回顾的旅程。(徐俊译)

上世纪50年代,大悟书店开张营业,这里挤满了买书、卖书的学生,他们大多来自附近的小学、初中、高中。起初,这家书店是由韩屋的仓库改造而成的,后来规模逐渐扩大到了门厅和屋内。如今重新缩小规模,在屋后开了一个书吧。

以“美食街”闻名的西村体府洞,从早到晚慕名前来享受美食的不同年龄的食客络绎不绝。简朴雅致的小店密密麻麻排列在一条条如迷宫般的小巷里。

李山河 诗人 安洪范 摄影家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