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Focus

2021 SUMMER

焦点

快乐心情的宫殿

最早向海外报道1919年“三一运动”的人是美国人阿尔伯特·泰勒(1875-1948)。“迪尔库沙”是他和英籍妻子玛丽·林利·泰勒(1889-1982)在首尔的住所,经过多年修缮,这里作为纪念馆于今年3月1日向公众开放。这栋洋房承载着阿尔伯特夫妇的爱情与梦想,以及他们欣然帮助朝鲜半岛独立的热忱,如今恢复了昔日面貌。

“ 迪尔库沙”是一栋西式红砖房,坐落于首尔市杏村洞,由美国人阿尔伯特·泰勒和他的英国妻 子玛丽·林利·泰勒于1923年建造。2009年首尔市编撰的《敦义门外,城墙下的村落:历史·空间· 居所》一书中收录的迪尔库沙旧照。

迪尔库沙由地上二层和地下一层组成,体现了20世纪初在朝鲜建造的西式房屋的建筑工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房屋的外墙采用了将砖平侧交替砌筑的法式空斗墙砌合工艺。

1890年代末,阿尔伯特和弟弟一起跟随父亲来到朝鲜经营金矿,之后与前来演出和旅游的英国女演员玛丽结识并结为伉俪。他们一直生活在迪尔库沙,直到1942年被日本当局强行驱逐。

首尔杏村洞山坡上民居密集,有一栋独特的红砖房坐落其间。它由地上二层和地下一层组成, 奠基石上刻着“DILKUSHA 1923”的字样。多年来,这栋房子的来历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19世纪末,朝鲜王朝宣布改制,建立“大韩帝国”。大约在这前后,一个名叫乔治·泰勒(1829- 1908)的美国人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阿尔伯特和威廉来到朝鲜半岛,经营位于平安北道的云山金矿。后来,阿尔伯特与英国女演员玛丽结为伉俪,并修建了这栋洋房作为新婚居所,起名“迪尔库沙”。这个名字源自他们新婚旅行时去过的一座印度北部的宫殿, 梵语的意思是“快乐心情的宫殿”。

被遗忘的建筑
阿尔伯特不仅从事金矿开采,还在首尔市中心小公洞成立了泰勒商会,进口美国汽车和各种生活用品、建筑材料,同时还担任美国合众国际社和美国联合通讯社(AP)的首尔通讯员,负责将当地的消息发回美国。

阿尔伯特的儿子布鲁斯·泰勒(1919-2015) 出生于首尔西富兰斯医院,出生日期是1919年2月28日,恰巧是朝鲜民众掀起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运动”的前一天。玛丽在回忆录《琥珀项链》(1992)中写道,几名朝鲜护士为了躲避日本警察的搜查,将一堆文件藏在新生婴儿的襁褓下,直到丈夫阿尔伯特晚上来医院,才知道那是《己未独立宣言》。

“这是朝鲜‘独立宣言’!他惊讶地喊道。当时的阿尔伯特刚担任报社记者不久,发现宣言的兴奋甚至超过了第一次见到亲生儿子的喜悦。直到今天,我还耿耿于怀。为了赶在当局发布禁令前将消息传回美国,阿尔伯特的弟弟比尔将独立宣言影印件和阿尔伯特撰写的报道藏在皮鞋后跟里,当晚就离开首尔前往东京。”

当时很难想象全体国民能够团结一致地反抗帝国主义强权。可是在遭受殖民统治九年后的朝鲜半岛, 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众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收到阿尔伯特的电讯稿后,中国的英文报纸《大陆报》于3月4日首先报道了这一消息,随后美国印第安纳州《南本德新闻时报》于10日进行了报道,《纽约时报》于13日刊登了题为“朝鲜人宣布独立”的报道。

之后,阿尔伯特大量报道了日本当局在镇压“三一运动”过程中屠杀平民、焚毁房屋的野蛮暴行。作为一名实业家,他当然清楚自己会因为当局的打击报复而蒙受多方面损失,但他不顾个人安危,向全世界揭露日本的武力镇压,帮助朝鲜人民争取世界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他自然成了当局的眼中钉。在1941年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宣布不允许敌对国公民居住后,他在当年12月遭日军逮捕,在西大门刑务所附近的收容所被关押了六个月。第二年,阿尔伯特夫妇被驱逐回美国。之后,他和他的家人便逐渐淡出了韩国人的记忆。直到儿子布鲁斯和孙女珍妮弗(1958- )2006年访问韩国,人们才重新回忆起阿尔伯特在朝鲜半岛历史中的作用。此时,距阿尔伯特夫妇被驱逐已经过去了整整64年。

迪尔库沙的二楼起居室。根据照片资料,复原了泰勒夫妇当年居住时的面貌。风景画、花瓶、灯、椅子、三层衣柜,这些家具和装饰混合了东西方的文化。

阿尔伯特·泰勒后人来访
笔者曾在10多年前造访迪尔库沙,当时整栋房子里里外外都已十分破败,建筑安全检测结果为无法居住的危房。仅凭肉眼就能发现到处掉落的墙砖,碎裂的混凝土墙裸露出的钢筋,让人感觉岌岌可危。房屋的内部设施也被随意拆除和添加,二楼书房的壁炉、玄关、楼梯、地板、窗框、当年阿尔伯特和家人躲避日本兵抓捕的藏身处——一楼和二楼之间的楼梯下方都已经破旧不堪,漏雨的房顶只胡乱盖了一些塑料篷布。

直到布鲁斯父女访问韩国,迪尔库沙的历史才为世人所知。就是从那时开始,首尔市和中央政府开始采取保护措施。为了保存建筑的历史风貌,防止进一步损坏,韩国政府2017年将迪尔库沙列入“国家注册文化遗产”,并于第二年开始修缮工程,在完成内部陈设后于2021年3月1日向公众开放。格伦伍德壁炉、家具、花瓶、烛台等物品均根据玛丽留下的照片复制,令人彷佛重新回到1920年代。尤其重要的是,后人将阿尔伯特夫妇的遗物和老照片共计026件捐赠给了首尔历史博物馆,这使迪尔库沙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展品。

迪尔库沙不单单是一栋外国人家庭曾经生活过的洋房。它昔日的主人,曾不顾个人安危将朝鲜民众反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运动告知了全世界。阿尔伯特一生中在韩国生活的时间比在美国长,他希望死后能葬在韩国。1948年,他因心脏病在加利福利亚去世。为了实现他的遗愿,他的妻子玛丽在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后便立即搭上美军军舰回到韩国,将他的遗骨埋葬于位于首尔市合井洞杨花津的外国传教士陵园,紧挨着他父亲的墓地。

玛丽1982年去世,享年92岁,葬于加利福利亚。2006年,布鲁斯父女访问韩国时,曾将玛丽墓地的泥土撒在阿尔伯特的墓地上,又带了一些阿尔伯特墓地的泥土回到加利福尼亚,撒在玛丽的墓地上。

迪尔库沙的一楼起居室。经过考证和两年多的精心复原,真实再现了当年的面貌。

迪尔库沙不单单是一栋外国人家庭曾经生活过的洋房。它昔日的主人,曾不顾个人安危将朝鲜民众反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运动告知了全世界。

外国友人的帮助
除了阿尔伯特·泰勒,当时还有许多外国人曾经或明或暗地帮助过朝鲜半岛的独立运动。在距离迪尔库沙只有200多米的地方,曾经生活过一位英国人欧内斯特·贝赛尔(1872-1909)。他于1904年来到朝鲜半岛,与媒体人梁起铎(1871-1938)等人共同创办了《大韩每日申报》。他通过新闻活动抨击日本侵略政策,支持朝鲜半岛争取独立。在“国债偿还运动” 中,朝鲜人民众志成城募集捐款,试图偿还日本强加于大韩帝国政府的巨额外债,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采访朝鲜的抗日义兵,英国《每日邮报》记者弗雷德里克·麦肯齐(1869-1931),曾在1906年到1907年期间走遍京畿道、忠清道和江原道的深山密林,最终写下《朝鲜半岛的悲剧》(1908)、《朝鲜半岛为自由而战》(1920)等著作。这些都是珍贵史料,证明朝鲜民众曾在当时前仆后继地展开游击战, 抗击外敌侵略。

还有出生于英国的加拿大藉传教士、医学家弗兰克·斯科菲尔德(1889-1970),在担任西富兰斯医学专门学校教授期间,曾经将日本屠杀朝鲜人的消息披露给海外媒体。他因此在1920年遭到强行驱逐,后于1969年重回韩国并在韩国度过余生。他是第一个被安葬在国立首尔显忠院的外国人。

除此以外,还有曾为朝鲜半岛独立运动家进行辩护的日本人权律师布施辰治(1880-1953)、曾帮助过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中国人褚辅成(1873-1948)、曾作为韩国光复军地下工作者开展活动的中国人苏景和(1918-2020)等,他们都伸出过援手。迪尔库沙是一座能让世人重温这段历史的值得珍惜的建筑。(郭一诚译)

权奇凤作家安洪范摄影家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